周国平《面对苦难》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对苦难
周国平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悲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多数时候,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作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病苦提炼的珍宝。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萎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为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他的人格。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譬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譬如说,一个失恋者即使已经对爱情根本失望,他仍然会为了事业或为了爱他的亲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种苦难,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余一切价值的毁灭,因而不可能从别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气。在这种绝望的境遇中,如果说承受苦难仍有意义,那么,这意义几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难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凡是被关进这个集中营的人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希望,等待着他们的是毒气室和焚尸炉。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哥哥确实都遭到了这种厄运。但弗兰克极其偶然地活了下来,他写了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讲他在集中营里的经历和思考。在几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没有被集中营里非人的苦难摧毁,正是因为他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说得好: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有删改)
1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着“如何面对苦难”论述了苦难的内涵和价值,以及面对苦难的正确态度。
B.
苦难不同于冒险:冒险是主动的,会带来快感;苦难是被动的,是人生的消极面。
C.
作者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利用苦难创造的机会,肯于思考,才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的眼光。
D.
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的观点。
14.
下列与文中“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这个观点
不相符
的是(   
A.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网络金句:因为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C.
雷锋年幼就成了孤儿,历尽辛酸。解放后,雷锋得到党的照顾,因此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人。
D.
篮球运动员科比・布莱恩特长年坚持凌晨4点就开始进行篮球训练,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一个万众瞩目的传奇巨星。
15.
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对苦难的价值进行分点概括(至少三点)。
 
 
 
 
【答案】13. C    14. D    
15. ①苦难能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具有一定精神价值。②苦难打断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提供一个使我们回到自己的机会。
③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还是人格的试金石。
④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最终的苦难――死亡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分析论证。
C.根据第④
“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可知“只有善于利用苦难创造的机会,肯于思考,才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的眼光”的分析不正确;
故选C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
D.“篮球运动员科比・布莱恩特长年坚持凌晨4点就开始进行篮球训练,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一个万众瞩目的传奇巨星”,表明科比刻苦努力,与“苦难”无关;
故选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第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可概括为:苦难能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具有一定精神价值;
结合第
“当我们遭到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可概括为:苦难打断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提供一个使我们回到自己的机会;
结合第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可概括为: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还是人格的试金石;
结合第
“他说得 好: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可概括为: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最终的苦难――
死亡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