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二年春三月庚午》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

【古文阅读】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节选)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
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⑥,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汉书》节选)
[注]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的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⑦苟且:敷衍。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以
先帝遗德______    (2)以
下情______
12. 翻译下列句子。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13. 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通之处,请完成下表:
诸葛亮的建议(简要概括)
汉宣帝的治国举措(用原文回答)
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论功行赏
 
 
 
【答案】
11.     ①. 发扬光大    ②. 知道,了解   
12. (1)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礼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2)朝廷上下和谐相处,同心同德,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事。   
13. ①广开言路(意思相近即可)
②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光:发扬光大。
(2)句意:来了解地方百姓的情况。知:知道,了解。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字词:
(1)盖:大概是;追:追念;殊遇:特殊的礼遇;欲:想要;报:报答。
(2)相安:和谐相处,没有矛盾;莫:没有;苟且:敷衍。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诚宜开张圣听”可知,诸葛亮建议后主要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与汉宣帝“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的治国举措相通,故①处答案可概括为:广开言路。
根据乙文“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可知,汉宣帝的治国举措为:凡任侍中、尚书的官员有功应当升迁,或有特殊成绩,就厚加赏赐,甚至及于他们的子孙,长久不改变。这与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论功行赏”相通,故②处答案为: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
参考译文:
甲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礼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乙文:后元二年三月庚午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去世。汉宣帝才开始亲自治理政事,又想报答大将军霍光的大德,便封霍光兄长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命他以奉车都尉的身份主管尚书事务。并且召集群臣,来了解地方百姓的情况。每隔五天,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负责的事务分别奏报,再将他们陈述的意见分别下达有关部门试行,考察、检验其功效。凡任侍中、尚书的官员有功应当升迁,或有特殊成绩,就厚加赏赐,甚至及于他们的子孙,长久不改变。中枢机构严密,法令、制度完备,朝廷上下和谐相处,同心同德,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事。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9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