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作文(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阅读作品,读到北京的风物与精神;走进建筑,读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参加活动,读到北京的习俗与礼仪……翻开北京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
以“我读到的北京”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
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5、参考例文
我读到的北京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承载了几代人的苦与乐。它的魅力,估计只有曾经居住过的人才会真正领悟。
我的家就在这弯弯绕绕的胡同之间,自然对这胡同了解甚多。
儿时的我总像个探险家,穿梭于各个胡同之间:马里�W雕像、会播电影的小摊、猫小院……都是我探险胡同发现的新奇事物。与那条大黄狗的相遇,可谓是“惊险万分”了。胡同里响起的异响迅速引起了我这位探险家的注意,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发现竟是一只与我几乎同高的大黄狗。吓得我脚下踉跄,赶紧狼狈地逃窜出去。时过境迁,如今再想起儿时的一幕幕探险画面,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温暖。
我最喜欢的便是傍晚的胡同。夕阳西下,将余晖洒在墙上,留下斑驳的光影,煞是好看。我时常将小手置于墙面,感受丝丝温暖,手指闪耀着金光,变得神秘极了。微风拂过,柳丝打着旋儿,舞上一曲。
我追随着阳光的足迹,来到了胡同的另一侧――那是我之前从未涉足过的一方天地。走进后竟发现:原本绿叶遮挡的窗前竟开满了粉嫩的小花,一朵接着一朵,形成一张花的幕布。远看,花是鲜艳的粉,近观,粉上留有一抹白,好似娇俏的少女。胡同中不时有人走动,或与好友闲话家常,或与同学嬉戏玩耍。他们的笑声,经过风的传递充满了整条胡同。
每条胡同的尽头,通往的大路也不尽相同。因此,每次的探索则像拆盲盒般令人惊喜。有时通往家的方向,有时是从未踏足的地方,而有时则是死路阻挡。但,越是未知的事物越是充满吸引力。这一点似与学习相通,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死路,但耐下心来分析,终能找到正确的那条。
我心目中的北京是用胡同搭接而成的,这古老的美丽值得每个人呵护。胡同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见证了我的成长,记录了我的足迹,更充满了我的欢声笑语。胡同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更教会了我道理。
这就是我读到的北京――胡同。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在我的心灵的深处有一株大树,我十分喜欢她,同时也十分佩服她,她在我心灵里扎下深深的根,播下回忆的种子。
她像一株大树,她的根深植于大地,她的茎挺拔不屈,她的叶茂盛婆娑。她顶天立地,挡风遮雨,力尽沧桑,把一片片绿荫洒向大地,把一丝丝汗水奉献给绿叶,把一个个生命托送给种子――我们。
她为了我们而挺拔不屈,她是在风雨中最聪慧而出的一株树,她非常坚强从不向命运低头,而命运可真会开玩笑,让她的小女儿得了一种病,走路十分困难,必须让人扶着才能艰难地一步步地走,这让每一个正常人看了都感到心酸,疼怜,可是这位伟大的母亲从没有放弃,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她都不放过,曾记得有一次她带女儿看一间有名的医院,刚开始医生说有可能会医好,但必须先检查孩子的身体情况,母亲满怀希望,眼前出现一丝光明,焦急等待了几十分钟,最后还是浇了一头冷水,可这位伟大的母亲依然非常坚强,一直默默地在女儿的背后默默的忍受着痛苦和泪水,掀着女儿的手走过了一段段艰苦而又漫长的岁月,一直到……我十分欣赏她――我的好老师。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慈母,更是一位好老师。
她是我的老师,我十分珍惜,十分有幸。虽然是短短的一年,但我总在她的“树荫下”学习,在她的维护下茁壮成长,在她严格要求下学会了坚强,她对待学生严格但不失爱心,她在风雨中锻炼我们,在阳光下鞭策我们,在春天里哺育我们。
老师您这棵大树历尽炎寒酷暑,秋去冬来,春暖花开,又一次迎来了芬芳桃李满树枝,又一批接班人了,老师您辛苦了。
在我心灵的深处,您这棵大树永远是顶天立地的,您让人佩服,我喜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