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综合性学习(共10分)
【材料一・新闻报道】
广西日报讯 近日,《广西文学》杂志2022年第4期刊登了由柳州多位本土作家联合创作的系列散文《柳州八记》,用文学展现了城市之美,让龙城绮丽多彩的风物以诗情画意的笔触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重镇、优秀旅游城市,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柳州精神。《柳州八记》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和丰富详实的资料,介绍了柳州多个知名景点及特色品牌,包括《龙城记》《柳江记》《罗池夜月记》《工博记》《程阳永济桥记》《紫荆花记》《奇石记》《螺蛳粉记》8篇,从八个不同的书写角度,涵盖了柳州特有的文化元素,彰显了柳州厚重的历史、坚韧自强的品格以及源远流长的山水人文情怀,弘扬了柳宗元《永州八记》文以载道、以文立心、雄深雅健的文风。
【材料二・作者访谈】
假设《柳州八记》的作者代表、作家周日任接受记者采访,以下是访谈片段:
记者:周先生,请先谈谈你们这次创作的缘由、过程,好吗?
周日任:为了追寻柳宗元足迹,向大师致敬,我们开启了此次写作之旅。整个工作是去年年底开始的,今年1月顺利完稿。
记者:①
周日任:能与多位优秀作家共同完成这组作品,我感到十分激动。在写作过程中,自己对柳州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者:②
周日任:希望通过优美的文字,打响柳州文艺“龙城笔阵”品牌,也让更多人知晓柳州,爱上柳州。
【材料三・文章选登】
螺蛳粉最早的传说,要追溯到唐朝。据说螺蛳粉还是柳宗元的“救命粉”。柳宗元被贬到柳州担任刺史,心情抑郁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饮食,病倒在床,遍寻名医皆束手无策。府中厨师周万福十分焦虑。某日他到柳江边洗菜,随手捡回几颗螺蛳,突发奇想,以螺蛳为原料制作了一碗高汤,又往汤里放了一把米粉。柳宗元闻之,胃口大开,连吃三碗,恶疾自愈。
还有一种说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某天深夜,几位慕名来到柳州的外地人饥肠辘辘,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备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有一锅煮螺蛳剩下的汤汁。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青菜、酸笋、花生等配料。这几位外地人吃后,大呼过瘾。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方和做法,于是便成了螺蛳粉的雏形。
(节选自《螺蛳粉记》,有删改)
21、请根据【材料一】的文字概括出这一则新闻的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22、请根据【材料二】中的对话,把记者的两次采访提问补写出来。(4分)
23、【材料三】中关于螺蛳粉起源的说法,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古代说”赞同溯源到唐朝,“现代说”赞同溯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假如你要“选边站”,你会赞同哪一种说法呢?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陈述理由,不超过60字。(3分)
我赞同“ 说”,理由是:
答案:
21.示例一:《广西文学》刊登了系列散文《柳州八记》
示例二:系列散文《柳州八记》在《广西文学》上刊登
示例三:系列散文《柳州八记》登上《广西文学》
示例四:《柳州八记》问世,《广西文学》刊登
(本题3分,《柳州八记》和《广西文学》各1分,句意通顺1分。意近即可。字数超过扣1分)
22.示例:①您参与创作了《柳州八记》,有什么感想(收获)呢?
②您对这组散文有哪些期待呢(您希望这组散文能给柳州带来哪些有益影响呢)?
23、示例一:我赞同“古代说”(1分),理由是:这个传说揭示了柳州特有的文化元素,彰显了柳州厚重的历史,以及源远流长的山水人文情怀,更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2分)。
示例二:我赞同“现代说”(1分),理由是:这个说法体现了柳州人“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精神,同时说明柳州在八十年代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吸引八方来客(2分)。
(本题3分,表明观点1分,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来阐述理由2分,答对一个要点1分,注意两种说法理由交叉融合的情况。意近即可。字数超过扣1分。若两种说法都选,或两种说法都不选,则不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