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面是“和合文化”探究组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10分)
“和”是古人自处时的宁静平和。吴均陶醉在富春江美景中,停息物欲之心,获得内心的平和富足:鸢飞戾天者,(1)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2)_____________。苏轼漫步在沙湖道中,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3)_____________。
“和”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丰收之年,山西村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4)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大道之行,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得到合适的安排,弱势群体都受到关爱:老有所终,壮有所用,(5)_____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6)_____________。
“和”是古人面对自然时的天人合一。陶渊明在东篱下与南山相会,闲适的心境与静穆的山野物我合一:(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在《望岳》中渴望登临泰山之巅,远大的抱负与巍峨的泰山融为一体:(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望峰息心 (2)窥谷忘反 (3)也无风雨也无晴 (4)莫笑农家腊酒浑 (5)幼有所长 (6)皆有所养 (7)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或“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