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以调
琴      素:不加装饰的
B. 无案牍之劳
    形:形体、躯体
C. 百里奚举于
    市:集市
D.
于虑          衡:平衡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 有仙
名                            思而不学
B. 何陋
有                            箕畚运于渤海
C. 舜发
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
死者
D. 然后知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也         鸣之
不能通其意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 (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 因此,感动(他 )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 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8.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 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 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 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答案】5. D    6. A    7. D    8. 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
B.助词,提宾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
C.介词,从/介词,比;
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动心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据此排除AB;“曾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据此排除C。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说法错误,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故选B。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0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