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舂陵
①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②,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③,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④不此行列。为之作记,以托后人。
(改编自元结《菊圃记》)
【注释】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军队官兵。
29.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 (2)亭亭净
植 植____________
(3)犹
宜徙植修养 宜:____________ (4)于是
更为之圃 更:____________
30.文中画波浪线处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B.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C.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D.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
32.甲乙两文都写到菊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29. (1)洗 (2)竖立 (3)应当 (4)重新 30.C 31.(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我之前曾经从远方带来,种植在院前的墙下。 32.甲文以菊花衬托莲花的品质,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乙文写菊花的遭遇,说明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处所(环境)。
【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
(2)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竖立。
(3)句意:也应当把它移植到别处种养。宜:应当。
(4)句意:于是我重新为它开辟了一片园圃。更:重新。
30.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句意是:一旦不被人看重喜爱,就像这菊花一样,感到悲伤又能怎么样呢?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三个分句:“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因此可断句为: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故选C。
3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1)之,语气助词,的;同予者,像我一样的人;何,什么。
(2)前时,以前的时候;自,介词,从;远,远方;致,带来;之,代词,指菊花;植,种植;于,介词,在。
3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结合【甲】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菊花象征隐逸者,面对污浊的世风,陶渊明选择隐居,离开浊世;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作者面对污浊的世风,选择面对,不和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二者形成对比,用菊花正面衬托莲的出淤泥而不染、高洁,表明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结合【乙】文“呜呼!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可知,作者以菊花的遭遇,说明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处所(环境)。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舂陵这个地方的习俗是不喜种菊花的。我之前曾经从别处带来,种植在院前的墙下。等我再来的时候,菊花已经不在了。我徘徊在种过菊花的地方,叹息了很久。谁不知道菊花很具有观赏性呢?既是很好的药材,又可以作为蔬菜。就算(把它种)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不大合适),也应当把它移植到别处种养,怎么忍心践踏到完全摧毁掉,这么不知道爱惜呢?哎!贤人君子们立身处世,不能不慎重选择处所啊,一旦不被人看重喜爱,就像这菊花一样,感到悲伤又能怎么样呢?于是我重新为它开辟了一片园圃,重新种植菊花。这个地方接近人起居休息的地方,一般人不会走到这里来;靠近闲时登高望远的亭台,远离**攘往的车马人群。我为这个新建的菊圃做了这篇记,传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