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门,柿子变软》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山西省中考题)

      (二)

             芝麻开门,柿子变软

到一个以盛产柿子闻名的村子里座谈,主人以柿子待客,端上一大盘,黄润如玉,绵软诱人。

柿子在北方也是有的。它唯一有一点不好,不熟时发涩,熟透时又易落地成泥,因此,常趁硬时候摘,以便于运输。但吃时如何变软去涩又是个难题。小时候家里常用的方法是用温水泡,倒是不涩了,但还硬,成了脆柿子,另一种口味。笨办法是放在窗台上静静地等,让时间说话不怕它不软。

这个村子祖传的办法是,将柿子于未软时摘下,取长短大小如火柴梗的一段细芝麻秆,于柿蒂旁插入,静置一两天柿子就自然成熟,如现在桌上的这个样子。我听村长介绍后大奇,仔细端详,果然有一插入之痕真有创意啊!

大自然是如此玄妙,看来芝麻秆与柿子之间肯定有一种什么化学反应。阿拉伯故事芝麻开门,这柿子催熟的难题也是靠芝麻来解开的。

         (选自梁衡《天边物语》,有删改)

6、文中三种催熟柿子的办法,为什么只有“芝麻开门”式的办法被称赞有创意?(3分)

示例:“芝麻开门”式的办法另辟蹊径,利用事物之间神奇玄妙的“化学反应”催熟了柿子,所以称得上“有创意”。

7、生活中不免遇到难题,如何能够找到解开难题的“芝麻”?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有:打破常规,实践出真知,处处留心……你认可哪种说法,还是另有思考呢?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8分)

答案:

6、示例:“芝麻开门”式的办法另辟蹊径,利用事物之间神奇玄妙的“化学反应”催熟了柿子,所以称得上“有创意”。7、示例:要想找到解开难题的“芝麻”需要实践。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手指还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可见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方法”。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6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