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季札之初使》《咏睢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3-7题。(17分)
【甲】
延陵季子将西聘①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②。
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选自刘向《新序》
【乙】
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

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③吾心哉!”
                                       (选自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②嗣君:继位的君主。③倍:同“背”,违背。
【丙】
                   咏睢宁(明)杨于臣
            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
           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
3、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嗣  君  曰  先  君  无  命  孤  不  敢  受  剑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顾
,则徐君死于楚   ②始一
B.①然吾心
之矣   ②潭中鱼可百
C.①
遇徐君    ②
山愚公者
D.①以
徐君   ②人恒
,然后能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6分)
(1)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2)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6、请对【丙】文“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3分)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徐君想要季子的宝剑,季子“心许之”,待完成出使任务后即了却心愿。“季子挂剑”是诚信的象征,也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
B.两千多年来,包括司马迁、刘向、杨于臣在内的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记述或提到过季子的事迹,由此可见“季子挂剑”的文化影响。
C.【甲】【乙】两文除了写季子,还写了从者,从者的言行既对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又使情节发展出现起伏。
D.同是“季子挂剑”的故事,【甲】文记述最详尽,【乙】文次之,而【丙】文仅用了“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寥寥十个字,由此可见【甲】文的记述最真实可信。
 
 
答案:
3、嗣 君 曰 / 先 君 无 命 / 孤 不 敢 受 剑

4A

5、(1)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

(2)徐君非常喜爱季札的宝剑,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

6.“泗水南”指地理位置,“高台”指当年季札挂剑之处;“至今”交待了挂剑赠人、一诺千金的故事一直在流传;“芳踪”是指“挂剑赠人”的事、遗址还都有迹可循,千古流传;这两句话高度赞扬了季札重情义、重然诺的美好品德。

7D  (由于体裁及叙述角度的不同,详略也各有不同,但这不能作为真实可信的依据)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0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