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阅读(13分)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尚书吕袁方用事,性刻忮①。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寻遇赦复官。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
陈谔,字克忠,番禺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③旨,命坎瘗④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
(选自《明史・列传》,有别减)
注:①[忮(zhì)]刚愎,狠戾。②[籍]抄没。③[忤]违逆。④[坎瘗(yì)]挖坑掩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官属相戒( ) (2)寻遇赦复官()
(3)躬自操作( ) (4)适驾至()
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移 时又 白 之 震 愈 怒 拂 衣 起
12、翻译句子。(4分)
(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2)谔匍匐前,具道所以。
13、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3分)
答案:
11、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12、(1)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
(2)陈谔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原由。
13、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刚烈直接,不讲究方式方法。
尹昌隆,字彦谦,是江西泰和人。……尚书吕震正在掌权,(他)性格刻薄刚愎。属官互相告诫,没有人敢来汇报事情。尹昌隆上前禀报事情,吕震恼怒不回应;过了一会儿(尹昌隆)再次禀报,吕震更加恼怒,拂衣而起。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吕震大怒,上奏说昌隆假托东宫臣僚(的身份),暗中想结党,蓄藏无君之心。(尹昌隆)被逮捕入狱,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他)去拜见吕震,吕震温言接待他。他入宫处理先前的奏章,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并被抄了家。
陈谔,字克忠,是广东番禺人。永乐年间,经由乡里推荐进入太学,后被任命刑科给事中。他遇事刚毅果断,弹劾事情无所避忌。每次奏事,声音大如洪钟。皇帝命令将他饿了几天,奏对时依然如故。并说,这是自己的天性使然。皇帝每次见他,都称呼他为“大声秀才”。曾经他因为上书言事违逆了皇帝的意思,皇帝命人将其挖坑掩埋在奉天门外,只露出他的头。过了七天陈谔也没死,就赦免了他,官复原职。过了不久,他再次违逆了皇帝的意思。被罚去修象房。因为贫困不能雇佣劳力,就自己亲自动手。正好遇到皇帝路过,皇帝问他是谁。陈谔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原由。皇帝怜悯他,再次赦免他并官复原职。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