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母亲也曾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宝
马亚伟
ㅤㅤ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是个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父亲是个粗枝大叶的男人,不懂得细致入微地关心人。所以在我看来,母亲仿佛是天经地义为家人付出的人,从来没想过谁会给她更多的爱。
ㅤㅤ直到那次外祖母来我家。有一天母亲在前面走,外祖母跟在她后面。路面不平,母亲走路没看脚下,一不小心险些摔倒。跟在她后面的外祖母惊呼起来:“哎呀,我的宝!”“我的宝”?我听到这样的称呼感觉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尴尬是因为从来没人叫过母亲“我的宝”,感动是因为我恍然明白,母亲也曾是被外祖母捧在手心里的宝。我不觉偷偷笑起来,仿佛窥探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甜蜜而温�的秘密。
ㅤㅤ外祖母跟我讲过很多母亲小时候的事。母亲上学时学习特别好,年纪很小就考到了县城的中学,每周回家一次。有一次,外祖母特别想念母亲,可她又不会骑自行车。思女心切之下,外祖母便装了一兜母亲爱吃的花生、红薯干之类的东西,步行去县城的学校给母亲。县城离家30多里路,外祖母那时候年轻,走路如风,一天就打了个来回。母亲提到这件事,总是笑笑说:“我妈把我当宝贝呢!”她的脸上带着幸福而羞涩的表情,想起自己当年被宠爱的时光,母亲是欢欣的。
ㅤㅤ外祖母还讲到,母亲小时候特别爱吃铁勺煎鸡蛋。母亲周末回家后,外祖母便打发勇舅去干活,家里只剩下母女俩。外祖母把对女儿的宠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偷偷给母亲用铁勺煎鸡蛋。母亲吃了一个还想吃,她便煎第二个。外祖母还要趁着舅舅回家之前打开窗户,让煎鸡蛋的味儿散尽,要不然舅舅会闹的。外祖母没有一点儿重男轻女的思想,反而专宠她的小女儿。
ㅤㅤ这些事都是外祖母讲给我听的。如果不是亲耳听到,我真想象不出母亲小时候花么受宠。后来母亲结婚了,有了我们姐妹几个,她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操持自己的小家。外祖母偶尔来我家,每次上饭桌前都要点煎鸡蛋和炖鱼两道菜。原来我还以为是她发这两道菜呢,后来才知道,她是为她的宝贝女儿点的。从我有印象起,母亲每天像陀环一样,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母亲从被宠爱的宝,变成了宠爱孩子的妈,细想一下,这样的变化过程令人心酸。
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有一天升级为妈妈后,她便抖落一身的娇气,摒弃自己那点小任性,变成一个细致万分、体贴入微的母亲。她理应获得的宠爱,也渐渐被忽略了。
ㅤㅤ几年前,我的外祖母去世,母亲哭得撕心裂肺。看到母亲飞溅的泪水,我心如刀绞。我知道,对母亲来说,那个把她当成手心里的宝的人永远去了,她该有多伤心啊。
ㅤㅤ如今,我也已经人到中年。我想,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一定也是个慈爱而琐碎的母亲。孩子不知道,我也是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宝。从前是,现在也是。如今母亲见我辛苦,还经常给我开个小灶呢。只要有母亲在,女儿不管多大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
ㅤㅤ我现在既享受着被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幸福,也享受着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幸福。同时,母亲享受着我回报的爱,我享受着孩子回报的爱。这难道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吗?
(选自2022年4月26日《教育导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抒发了“我”对母亲的疼惜和爱。
B.听到外祖母称呼母亲“我的宝”,“我”感觉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
C.“我”认为母亲是天经地义为家付出的人,从没想过谁会给她更多爱。
D.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写出母亲摒弃娇气的干脆利落。
(2)请简要概括外祖母疼爱“我”母亲的几件事。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几年前,我的外祖母去世,母亲哭得撕心裂肺。(赏析加点词语)
②母亲每天像陀螺一样,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赏析句子)
(4)“当年那个围在慈母身边撒娇的女孩”变成了“整天围着锅碗瓢盆打转的家庭妇女”,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两处“围”字的内涵。
(5)本文结尾与《散步》都运用了对称句,请结合链接材料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链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答案:
(1)D
(2)①母亲走路险些摔倒,外祖母惊呼“我的宝”。
②母亲在县城上学时,外祖母步行三十多里路给她送好吃的。
③母亲周末回家,外祖母偷偷地给她做铁勺煎鸡蛋。
④母亲结婚后,外祖母偶尔来我家专点母亲爱吃的菜。
(3)①“撕心裂肺”一词生动地写出外祖母去世后,母亲伤心的状态,体现出母亲对外祖母深切的爱。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陀螺,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与辛苦。
(4)第一个“围”字写出母亲是被宠爱的宝,第二个“围”字写出母亲变成了宠爱孩子的妈,她的世界只有孩子和家。
(5)对称句传达信息丰富,表达效果更佳;突出强调之中,用意妙不可言,相互映衬,饶有情趣;还有精练至简,精巧至极。
【点评】平时练习时要学会精读文章,提炼概括,总结核心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