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山 侯发山
守山是他的本名,“一根筋”是他的绰号。从这个绰号,诸位就知道他这人的脾气有多倔,或者说多拧。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让他也去,说母亲不在了,他一个人在老家,孤单。“有山,我不孤单。”说罢,他脖子一梗。他又说:“我若进城,就白瞎了你爷给我起的名儿了。”儿子撇了撇嘴,说:“山上有啥?用得着守?”他瞪了儿子一眼,说:“能得你?翅膀硬了不是?没有山,你能有今天?”儿子想不出反驳的话,恨恨地叹了口气。
儿子记得,地里打的粮食不够吃,他们没少吃山上的野菜、野果,还有野兔、野鸡――农闲时节,父亲跟着爷爷上山打猎,更多的战利品则舍不得吃,全都送到镇上的饭店,换来的钱,用做家里吃盐烧煤之类的花销,还有,他一路下来读书的费用都是他们打猎“打”来的。爷爷去世后,猎枪也被收缴,父亲这才罢手。
这天,守山拿着镰刀要上山,镇上开“时尚酒店”的刘二来了。过去守山父子的猎物基本上都是送到刘二的饭店的――那时还是“野味饭店”,还没有到酒店的档次。一来二去,两家人因此熟络起来。
“山哥,兄弟今年求你来了。”刘二一抱拳,一脸讨好的笑。
“废话,在我这里不用求。尽管放话。”守山拍着胸脯说。
盖房子的那个马总,一直照顾咱的生意,他想吃野味,别的不敢想,弄只野兔咋样?”说罢,刘二眨巴着眼睛。
“……”守山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他如今是义务看山人,自己不打猎,也阻止其他人打猎,砍伐山林。他想了想,推辞道:“没有枪,没法弄。”
“谁还不知道你们猎人的能耐 ?没有猎枪,照样能逮猎物。你老爹那本事,你见天跟着看……”说到这里,刘二可能觉着不妥,没有继续往下说。
“你见天看云,就能呼风唤雨 ?”守山冷笑一声,然后低眉顺眼地说,“二弟,我家里养有土鸡,你想要几只就逮几只。”
“我要的是四条腿,不是两条腿。”
“你不会用家兔替代?”守山讪讪说罢,不敢去瞧刘二的眼睛。
“诓人的事咱不干!”刘二说罢,气呼呼地走了。他知道守山的脾气,自己再说也是白费口舌。
看到刘二拂袖而去,守山心里很不是个味儿。儿子上大四那一年,那天儿子上学离家,守山出山送儿子,老爹一个人上山打猎,不小心掉进了自己设计的捕猎陷阱,陷阱里布满荆棘钢针,老爹因流血过多而身亡。刘二一下子送来十万块钱,让守山办理后事,还说这钱是捐赠的,不用还。也有人说,刘二是心里有愧才这样做的,他要是不经营“野味饭店”,守山的老爹也不会死。儿子结婚的时候,刘二随了两万的礼――当时,乡亲随的大都是一百,还有五十的……刘二的作为,让村里人都竖大拇指。守山想报答他,却一直找不到机会,今天人家有求于自己,自己生生给拒绝了,良心上说不过去。守山思去想来,有了主意。山上有不少野蜜蜂,两年前,他就在几处野蜜蜂出没的悬崖峭壁上,挂了不少蜂箱,让野蜜蜂安家。隔上一段时间,他用绳索爬上去,取下蜂箱,拿出一格格的蜂巢,放在简易的铁桶里,把蜜“摇”出来后,再把蜂巢放回蜂箱,挂回原处。这些野蜂蜜可是好东西,平时做菜时放上一些,口感特别好。如果刘二的菜品改良一下,用野蜂蜜当佐料,是不是同样能吸引顾客?想到这里,守山就给刘二打了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刘二也是聪明人,一拍即合,随后和厨师研制出了蜂蜜排骨、蜂蜜蒸蛋、蜂蜜鸡翅、蜂蜜山药等系列菜品。
口碑胜过一切。刘二的生意跟当年经营野味时差不多,渐次红火起来,别说县城,连省城的美食家都驱车几十里跑来品尝……酒店名字也改为“蜂蜜美食”。
这年腊月,刘二开车进山了。他来找守山,是来要野蜂蜜的。
守山叹口气,为难地说:“冬天没有花,蜂儿都不出去采,没有蜂蜜。”
刘二试探着问道:“蜂箱里不会一点也没有吧 ”
“当然有啦,我最后一次上去,只取了二分之一。”
刘二松了一口气,说:“好啊,再取不就得了。”
守山苦笑道:“兄弟,若是能取,我为啥要留?蜂儿要过冬,它们也要吃。如果取得过多,它们没有吃的,就要饿死。”
刘二不以为然地说:“嗨,咱把蜂蜜取出来,放进白糖替代……”
守山打断刘二的话,喘着粗气说:“胡说!坑人的事咱不干!”
“咱不坑人。”刘二一脸笑眯眯的样子。
“不管是谁,都不能坑!”
“真是‘一根筋’!”刘二心里气道,临上车时抛过来一句话,“年货别整了,我还给你备……我这辈子真是欠你的!”
守山嘿嘿一笑,冲着一溜烟走了的汽车自言自语道:“不是欠我的,是欠大山的!”
后来,守山听说刘二的酒店名字改为“留余餐馆”。
(选自《安徽文学》2023年第5期,有删改)
15、小说鉴赏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赏读《守山》这篇文章。
(1)初读・学贵有疑:下面是自主探究中同学提出的问题,请把你对问题的回答写下来。(不少于50字)(5分)
小说的标题是“守山”,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饭店经营者刘二?请简要分析。
(2)精读・学贵有法:下面三句话对本文做了点评。请你任选一句,围绕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少于150字)(10分)
●细节描写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
●绰号“一根筋”,思想很开明。
●饭店更名标志着人们思想的进步。
答案:
15、(1)写饭店经营者刘二,一方面,是为了表现主人公守山的形象特点;另一方面,守山与刘二的多次“冲突”,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人性美。(5分)
(2)示例一:丰富的情感,尽在细节描写中。守山为刘二提供食材,刘二帮助守山备年货,你帮我衬,温暖人心;面对儿子让他进城的劝说,守山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地说“有山,我不孤单”,表达了守山对大山的眷恋;面对刘二打猎野兔的请求,守山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但念及旧情与守山的义务,守山左右为难;刘二虽遭拒绝,临走还不忘说“年货别整了,我还给你备……”,而守山“不是欠我的,是欠大山的”这一回答则表达了守山对大山的热爱与感恩之情。文中的一言一行,尽显丰富的情感。
示例二:守山绰号“一根筋”,其实他的思想很开明。不答应儿子进城,是因为他深爱着养育他和家人的大山;坚决拒绝给刘二逮野兔,凸显了守山的责任意识;他取野蜂蜜只取二分之一,说明他做事留有余地、懂得感恩;他拒绝刘二用白糖代替蜂蜜的建议,可见他坚守底线、诚实守信。在友情与原则面前,守山始终站在了原则一边。守山又是一个思维灵活的人,刘二找他弄野兔,他拒绝了,但经过一番思索后他想到了用野蜂蜜制作菜肴,让刘二的“蜂蜜美食”远近闻名。
示例三:看似改店名,实则转思想。刘二的饭店的名字的变换和行为思想变换有着密切关系。“野味饭店”说明当时物资匮乏,打猎是山里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时尚酒店”说明人们物质富足了,开始以吃野味为“时尚”,而此时另一些人已经明白了保护山林资源的意义;“蜂蜜美食”说明人们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山林造福人类,意味着人们懂得了尊重、利用和把握自然规律;最后更名为“留余餐馆”,说明“守山”已不单纯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理念或生活方式。总之,守好山,才能守住“饭店”,才能守住“饭”。(10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文从字顺1分,每个要点2分。其他要点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