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戏剧节中,有同学希望将汪曾祺《鉴赏家》搬上舞台,请你参与。
鉴赏家 汪曾琪
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就送什么果子。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③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④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
⑤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⑥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⑦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⑧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⑨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⑩叶三说好,而且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⑪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⑫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⑬“唔!你怎么知道?”
⑭“花是乱的。”
⑮“对极了!”
⑯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⑰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⑱“何以见得。”
⑲“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⑳“对!”
㉑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㉒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㉓“不对?”
㉔“‘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㉕“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㉖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㉗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有个学名,叫润生。季陶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㉘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㉙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
叶三说:“不卖。”
㉚有一天有一个叫�y听涛的日本人来拜望叶三,说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㉛�y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㉜
叶三说:“不卖。”
㉝�y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㉞叶三死了……
(选自汪曾祺小说集《鉴赏家》,有删改)
【完成剧本】
5、编辑组正在完成主角的剧本校对。请阅读文章,协助完成。(3分)
季陶民
|
幕名
|
叶三
|
表演一:只许叶三在旁作陪
表演二:(1) 表演三:以诚馈友,题字赠画 |
作画
鉴画 赠画 |
表演一:(2)
表演二:鉴画精准,绝不奉承 表演三:(3) |
7、叶三的扮演者小语和季陶民的扮演者小文对剧本进行了研读,以更好理解和扮演人物,完成演出。以下是他们在剧本中做的批注,请帮助解答。(8分)
8、小文从叶三和季陶民的关系想到了课文中学过的老王和杨绛的关系,认为他们有相似之处,想在剧的最后加入一段超时空对话,小语则认为不合适。你的想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和《老王》谈谈你的观点。(5分)
答案:
5、(1)与叶共赏,悉听点评 (2)研磨神纸,专心静观 (3)珍惜画作,坚决不卖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言之有理即可)
6、示例一:我选择A。前文叶三做寿时曾经向儿子提到过“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将画作与自己同葬这一结局与上文呼应,突出了叶三对季陶民所赠画作的珍视,践行了“一张也不卖”的诺言。
示例二:我选择B。将画作珍藏,只在清明节带到坟墓前给父亲欣赏,一方面保存了画作,不至于使得佳作空被埋没,不见天日;另一方面珍藏画作,使得画作不至于被人觊觎强买,顺遂了叶三的心愿。(评分标准:共3分,言之有理即可)
7、(1)这一场戏交代了叶三的身份是一位瓜农;其次,季陶民作画必吃斤半水果,为下文叶三投其所好送水果作铺垫。再者,这一段落描写了叶三对各个时节的瓜果品类聊熟于心,展现了叶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乐观、热情、智慧的人生态度。对瓜果的品鉴也体现了叶三有审美情趣,为下文写他是个不谄媚、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评分标准:共3分。突出叶三热爱生活、懂得评鉴2分,交代身份、为下文作铺垫等言之有理1分)
(2)这里运用语言的反复,写出了叶三对季陶民馈赠画作的珍视、重视、珍惜,由此可见,叶三是一个懂得品鉴、重视友情、淡泊金钱名利的人(评分标准:共3分,反复1分,人物形象2分)
(3)应酬中谈论画作的人多为高谈阔论的假名士,而季陶民交友与作画不为名利与奉承,只求真正懂画之人。叶三能精准地品鉴出他画作中的妙处或纰漏,是真正懂得鉴赏画作的知己,故两人能够成为好友。(评分标准:共2分。季陶民对假名士态度1分,叶三对季陶民画作的鉴赏,1分)
8、示例一:我赞同小文的观点。戏里的季陶民赠送叶三画作,叶三珍藏画作,坚决不卖,两人虽然身份迥异,但志趣相投,成为知己。杨绛一家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送老王鱼肝油。老王为杨绛送冰、送默存去医院,送香油与鸡蛋。两组人物都超越了身份与阶层,赋予对方真心与诚意,可以放一起设计对话。
示例二:我赞同小语的观点。戏里的季陶民赠送叶三画作,叶三珍藏画作,坚决不卖,两人虽然身份迥异,但志趣相投,成为知己。但他们没有像老王和杨绛这样的“主雇”关系。杨绛一家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有一层“主雇”关系,双方身份、地位、阶层都不平等。在最后,杨绛也没有理解老王的情谊,和叶三、季陶民的情意完全不一,不可以放一起设计对话。
(评分标准:共5分,结合《老王》2分,观点分析3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