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6-19题。(17分)
康熙七年①六月十七日戌刻②,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③,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 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栖霞山裂; 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蒲松龄《地震》)
注释:①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②戌刻:晚七时至九时。③稷下:地名,现临淄。
链接文本: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卑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一《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一《后汉书・张衡传》)
16、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B.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C.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D.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相
顾失色
顾野有麦场(《狼》)
B.坐地上,随地
转侧 策勋十二
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C.某家楼台南北
易向 虽千里不敢
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D.此
真非常之奇变也 其
真不知马也(《马说》)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准确记载了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作者当时所处位置和正在做的事情。
B.文章生动描述了地震发生时候的景象,还表现了人们面临未知危险的恐慌。
C.《诗经》中描述了当时的地震令山川河流都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的情景。
D.从《后汉书》可知,从验证陇西地震之后开始设立史官对地震进行预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每句4分)
(1)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
16C
17B (A.看 B.滚动,转动/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C.交换 D.真的)
18D (是开始让史官记载发生地震的方位。)
19、(1)河水翻腾出河岸一丈多远,全城都是鸡鸣狗叫的声音。过了一个多时辰,才开始稍稍安定下来。(“倾泼”“逾”“定”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每次从藏书的人家里借书,(我)都亲自动手用笔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假借”“自”“笔”各1分,语意通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