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材料二:
徽宗立,以日食求言。涣之对曰:“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今国家每下求言之诏,而下之报上,
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①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志士仁人知言之无益也,不复有言,而小人肆为诡谲可骇之论。愿陛下虚心公听,言无逆逊②,唯是之从;人无同异,唯正是用。
则人心说,治道成,天意得矣。”帝欣然延纳。
(节选自《宋史・王涣之传》有删改)
【注释】①讪:讽刺,挖苦。②逊:谦逊,恭顺。
9、根据两则材料,表演“进谏”故事,下列导演手记中不正确的是( )(3分)
原文
|
加点字理解
|
表演指导
|
臣
诚知不如徐公美 |
A.真正,确实
|
邹忌眉头紧锁,双手后背,略有思索
|
王曰:“
善。” |
好的
|
B.齐威王面露喜色,掷地有声
|
涣之
对曰 |
回答
|
C.涣之真诚直言,态度诚恳
|
志士仁人知言之无
益也 |
D利益
|
涣之神情严肃,言辞恳切
|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不以物喜 以日食求言
B. 王之蔽甚矣 听之非难
C. 斯是陋室 唯是之从
D. 令初下 而下之报上
11、对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B. 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C. 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D. 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
(2)则人心说,治道成,天意得矣。(3分)
13、 “谏”字从言,目的是让对方听。完善的言谏机制,不仅凸显了谏臣谏言的重要性,更能维持稳定、促进兴盛。在纳谏方面,结合材料一分析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齐威王还有哪些建议?(2分)
答案:
12. (1)几个月之后,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想要说的,也没有可以进谏的(言论)了。(2)那么人们内心愉悦,治理国家的方法就会有成效,就能符合天意。
13. ①齐威王广开言路,他下令当面指出过错或上书进谏等均能获得赏赐。②建议:察纳雅言或唯是之从、择善而从或唯正是用。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与分析。
D.句意:有志之士仁人知道进言没有好处。益:好处、益处。不是“利益”的意思。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
A.相同,都是“因为”的意思;
B.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代词,代指进言;
C.表判断,是/正确的;
D.下达/下级,下面;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却有时不是这样,把指出缺失说成是讽刺皇上,把阿谀谄媚说成是尊敬君主。“乃或不然”句子独立完整,“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与“以阿谀佞谄为尊君”都是“以……为……”的固定句式,句式结构一致。故断句为: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时时”:常常,不时。“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尔。“期年”:满一年。“虽”:即使。
(2)“说”:同“悦”,高兴。“治道”:治国的道理、方法。“得”:顺应,符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材料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威王下令,广开言路,无论是当面指责他的过错、上书进谏,还是在公共场合议论并让他听到,都能够获得赏赐。这一广开言路的举措极大地鼓励了群臣和百姓向他进谏。
由材料二“今国家每下求言之诏,而下之报上,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志士仁人知言之无益也,不复有言,而小人肆为诡谲可骇之论。愿陛下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人无同异,唯正是用”可知,王涣之对宋徽宗进谏,希望陛下能够虚心公正地听取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就听从,只要是正直的就任用。据此可建议材料一中的齐威王要“察纳雅言”“唯是之从”“唯正是用”。
材料一: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材料二:宋徽宗即位,因为出现日食而征求进言。王涣之回答说:“征求进言不是难事,倾听进言不是难事,考察并采用进言才是难事。如今国家每次下达征求进言的诏令,但下面上报给上面的,却有时不是这样,把指出缺失说成是讽刺皇上,把阿谀谄媚说成是尊敬君主。有志之士仁人知道进言没有益处,就不再进言了,而小人肆意发表荒诞可怕的言论。希望陛下虚心公正地倾听,进言无论是否恭顺,只要正确就听从;人无论是否与自己意见相同,只要正直就任用。那么人们内心愉悦,治理国家的方法就会有成效,就能符合天意。”皇帝高兴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活动四:赏读・中国之壮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