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到异乡去
①傍晚时分的人家总是寂静的,而我们家今日正相反。母亲为我忙忙碌碌,打点行李。是的,明日我就要启程了,到我素未谋面的异乡去。
②残夏的夜是那般聒噪,风夹带来些令人怀念的气息,家里的灯显得格外喧热又凄清。院子里的坝子被迫加班,因为脚印的不停歇。爷爷又来屋里和我们聊天,拿着专属他的小杯子,问:“热水还有没?”我们说:“应该还烧着。”接完热水他在椅子上坐着,问我:“东西收拾好了没?”我笑笑说:“应该收拾好了。”我们沉默无言。他好像酝酿了很久,才继续开口:“钱够不?”我愣了一下,连忙说:“够了够了。”父亲此时站在门外侍弄他从不曾细心照料的花,屋内又陷入了宁静。
③爷爷吹着杯中的热水,冷热相交产生的热气朦胧了他的脸,他的脸此时并不显苍老,只是岁月的痕迹分外明显,褶皱堆满了脸,看起来更加慈祥。我们坐了一会,母亲突然开口说:“多带点衣服,预防天气降温。”我说:“带了一些,够穿了。”可能是我太敏感了,我感觉空气里凝着压抑的味道,又仿佛是道不清的滋味。过了一会,父亲说了句“多带点”。我有点疑惑,只是点了点头。
④我回到房间,看着熟悉的陈列,路灯的疏影穿透窗户和窗帘来和我相见。蓦然,我起身打开窗户看了看故乡的月色,熟悉的月色是我的故乡,熟悉的人事物景也是我的故乡,但真正的故乡是什么,是一两清酒?还是一分情怀?以前我不懂,到现在,我依然不懂,因为我不清楚真正的故乡是什么。我怀念风,怀念雨,怀念人,被我怀念的东西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但我们现在近在咫尺。
⑤一夜无眠,第二日就启程了。
⑥即将出发的时候,我没瞧见我的母亲,爷爷依旧是坐在屋檐下,狗好像发现我要出远门,急忙跟着我们走,我叫它回去,它却固执地朝我走来。父亲帮我拿着东西,我们俩大步往前走。突然,我看见母亲从我要经过的路走来,太阳洒在她的肩背上,早上的雾还没有散去,她的身形若隐若现。此时,我脑海中只有那句:英雄是伟大的,但伟大的不只是英雄。她满头大汗,对我笑了一下,说:“怎么这么早?我还准备给你们做点饭。”她低头看了看手里刚摘的菜。我看见母亲落寞的神色,安慰说:“我带了一个饭团。”
母亲哭着般挤了一个难看的笑,说:“拿了就好。”她快步走去,从我肩旁错开。此时,我的眼睛红了,不敢回头,只低着头往前决绝的走去。狗被妈妈牵着回去,我的余光看见她们的身影渐渐远去。
⑦一次小长假,我回去看见了别类的故乡。
⑧那天下午,夕阳在路边形成了倒影,我站在电杆旁,大伯拉着拐杖摩擦着地面缓缓前行,他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地看向我,他想说话,但不知道怎么说,我对他笑着说:“没事的,慢慢来。”我不敢再看他,他曾经是一个骄傲的人。爷爷在他身后不远不近的距离跟着,我们俩假装聊着天。看着大伯艰难前行,看着爷爷在他不远不近的距离跟着,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爷爷的脸苍老了,头上的白发更甚以前,倒是大伯的白发变少了。
⑨晚上,我睡不着,白天的一幕幕在我眼前闪过。我爬起来打开窗户看向月色,不一样了,故乡的月色不一样了,
故乡的月亮又大又圆,而异乡的月亮又小又弯。风夹带着陌生的味道吹来,我闭上眼,希望就此长眠,但只愿在故地。那时我突然明白了,我从一个异乡到了另一个异乡。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线索,梳理文章内容。
(2)平实的语言饱含深情。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一组,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并分析情感。
第一组:爷爷
①拿着专属他的小杯子,问:“热水还有没?”
②接完热水他在椅子上坐着,问我:“东西收拾好了没?”
③好像酝酿了很久,才继续开口:“钱够不?”
|
第二组:父亲
①此时站在门外侍弄他从不曾细心照料的花。
②过了一会,父条说了句“多带点”。
|
(3)结合文章内容,按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母亲哭着般挤了一个难看的笑,说:“拿了就好。”她快步走去,从我肩旁错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②故乡的月亮又大又圆,而异乡的月亮又小又弯。(简要分析,故乡的月亮和异乡的月亮为什么不一样?)
(4)文章最后写到“我从一个异乡到了另一个异乡”,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理由。
答案:
(1)本文记叙了“我”到异乡时与爷爷、父亲以及母亲,甚至还有家里的狗分手告别时的情景,表现“我”对家乡及亲人的依恋之情。最后,还描述了小长假“我”回家探望时与爷爷、大伯在夕阳下的散步场景,表达出自己魂归故乡的愿望。
(2)第一组:通过爷爷对自己的嘘寒问暖,表现出他对“我”的关爱,和对“我”即将前往异乡的不舍和牵挂。第二组:用父亲侍弄他从不曾细心照料的花这一细节表现父亲在“我”即将离开时的举足无措,间接表现他对“我”的关爱和不舍。同时,附和母亲的话,表现他的担心和爱。
(3)①通过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她和“我”分别时怕“我”担心故作轻松的神态及内心的难受心理。
②故乡的月亮和异乡的月亮不一样,其实是“我”面对故乡和异乡内心的不同的心理,既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我”内心的不舍与牵挂,也表现出异乡经历的挫折磨练让“我”缺少认同和归属感。
(4)赞同。“我从一个异乡到了另一个异乡”表达出“我”重回故乡时的快乐和幸福感,同时也表现出“我”对故乡出现的新的变化的不适应及陌生感,这些与希望就此长眼的将来的故乡,都组成了一新的“异乡”,走进了“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