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阅读(2024年海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跃上新台阶。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元素的科技革命,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当前,各个领域正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科技赋能,助力科学的种子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萌芽,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②《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手机一直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使用率达91.3%,已成为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交流交往的主要渠道。形形色色的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不当使用,“人机共舞”也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据报道,未成年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25.5%。部分短视频创作者为博人眼球,刻意设计一些不良内容,甚至专门“套路”未成年人。程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发现读中学的儿子使用某款私密聊天软件,聊天界面上有几张“阅后销毁”字样的图片和几个英文字母简写。他上网搜索这些英文内容,发现都是低俗用语的缩写。
③应用不等于滥用,合理使用,才能使“人机共舞”更加和谐、更为精彩。
(部分内容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8日)
【材料二】
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4269平方公里的奇幻王国,如今启动了“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为雨林生态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智”护雨林。
②“咔嚓”,阵雨过后,护林员随即上山巡逻,路遇罕见草木,随手打开巡护App拍照上传。几乎同一时间,图片以及拍摄地点等信息被详细记录在大数据中心平台。
③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上正实时播放着大自然的一举一动――海南长臂猿从画面的一端荡出来摘取果实,灵巧的海南坡鹿群聚嬉耍……这些画面由架设在栖息地的“天眼”――实时监测摄像头自动抓取、实时传送。
④针对外来入侵,雨林也有“天罗地网”来守护。据介绍,公园的关键点位架设了卡口监控相机,通过多种技术交叉应用拉起了公园的“电子围栏”,逐渐实现对“白名单”以外的人、车24小时监控。
(摘编自《海南日报》2024年5月21日)
【材料三】
①海南省一所学校的教室里,同学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子屏幕,“小时候,叔婆(朱昌英)给我们讲她们在枪林弹雨中的战斗故事,小小的我觉得她们好勇敢……红色娘子军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现在的好日子,我们要好好珍惜,要将她们的精神传承下去……”红色娘子军战士朱昌英的后人蔡兴莲正在屏幕里给同学们讲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故事结束,屏幕又切换到XX歌舞剧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边唱边跳《红色娘子军》……40分钟的课刚结束,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立即生成一份课堂热力图和报告。___________。
②一根网线、一个平台,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汇聚海量课程资源。数字化赋能,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了新动能。
③中国教育数字化已驶入快车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2022年上线至2023年底,平台连接了51.9万所学校,辐射1880万名教师、2.93亿名在校生及社会学习者,访问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浏览量超过367亿次。根据教育部要求,2025年底前,海南省将实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全员全流程应用,成为智慧教育岛。
(部分内容摘编自《海南省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应用行动计划》2024年5月11日)
16.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各领域推动科技赋能的目的是助力青少年热爱、崇尚科学的新风尚。
B.“天空地”监测体系用信息化、智能化的设备提升了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C.只要消除城乡发展鸿沟,就可以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D.“人机共舞”、“智”护雨林、数字化教育说明海南智慧岛建设初见成效。
17.下面适合作材料三中第一段结束语的一项是(   )
A.这说明红色娘子军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
B.这说明同学们喜欢老师教的歌曲和舞蹈。
C.这是数字技术虚拟的海南中小学红色教育的课堂。
D.这是数字化助力海南中小学课堂红色教育的场景。
18.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做到将深奥难懂的科技话题变得浅显易懂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
19.现实生活中,家长限制我们使用手机,学校不允许带手机进校园,请结合材料一及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答案:

16.B

17.D    

18.
示例:材料二通过具体场景描述和形象化比喻来简化科技话题。例如,通过描绘护林员拍照上传以及大数据记录的过程,呈现信息化的便捷性,用“天空地”和“电子围栏”的比喻形象地展示科技手段,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复杂的生态监测技术。 19.示例:限制使用手机是因为不当使用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危害,如材料一所述,部分未成年人在网络上遭遇不良信息和安全事件。因此,在生活中,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影响学习,接触不良内容,学校和家长的限制意在建立健康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则材料展示了科技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材料一探讨了科技赋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尤其关注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及风险。材料二描述了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创新应用,以雨林监测为例,凸显智能化技术的价值。材料三则展示了数字化教育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积极作用。整体文章强调科技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但也提醒需警惕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16.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A.结合材料一第①段“当前,各个领域正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科技赋能,助力科学的种子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萌芽,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可知,社会各领域推动科技赋能的目的不仅仅是助力青少年热爱、崇尚科学的新风尚,选项“目的是助力青少年热爱、崇尚科学的新风尚”表述片面;
C.结合材料三第②段“一根网线、一个平台,消除城乡数字鸿沟,汇聚海量课程资源。数字化赋能,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了新动能”可知,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只是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了新动能,但不是唯一条件,选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
D.结合材料一第②段“形形色色的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不当使用,‘人机共舞’也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第③段“应用不等于滥用,合理使用,才能使‘人机共舞’更加和谐、更为精彩”可知,“人机共舞”不能说明海南智慧岛建设初见成效,材料中主要是通过“人机共舞”说科技产品的合理使用问题,与海南智慧岛建设关系不大;
故选B。
17.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材料三主要讲述了海南省一所学校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红色教育的情况,包括通过电子屏幕听故事、唱歌跳舞以及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等。结束语应能够准确概括这段内容的核心要点,突出数字化在中小学红色教育中的作用。
A.材料重点并非强调红色娘子军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
B.材料主要突出的是数字化在课堂红色教育中的作用,而非同学们喜欢歌曲和舞蹈;
C.“虚拟”一词不准确,材料中的课堂是真实的数字化助力的课堂,并非虚拟;
D.准确地概括了材料中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海南中小学课堂红色教育的场景,与上文内容衔接紧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1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