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弘范笑而置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②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据点。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非士之怒 士:官吏。 B. 长跪而谢之 谢:道歉。
C. 安事二姓 事:侍奉。 D. 南乡拜而死 乡:同“向”,面向。
1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B.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C.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D.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面对秦王威胁,唐雎极言专诸、聂政、要离的“布衣之怒”,以此震慑住了秦王。
B. 文天祥被捕之后,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并以诗明志。
C. 在“义”和“生”之间,唐雎和文天祥选择了“义”,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D. 唐雎面对强秦敢于拔剑,文天祥宁死不改忠君之志,都是孟子赞颂的“大丈夫”。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
答案:
16A 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7D
18C
19、(1)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生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2) 文天祥就要处斩时,仪态特别从容,他对旁边看押的军士说:“我(挽救宋王朝)的事业就此结束了。”
参考翻译乙: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 客之礼接见了他,并与其共入��山,要求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祖国,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国家,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才把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的诗文给了他。诗末有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大笑,并将这件事搁置一边。后来��山被攻破,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 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而不能救,身为国家之臣,已是死有余辜,怎么还敢苟且偷生而怀有二心呢。”弘范认为他讲义气,派人将其护送至京师。
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前面不改色,对旁边的吏卒说:“我的使命完成了。”向南叩拜而死。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