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衡岳祝融峰
①
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g②。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③。【注】①选自《谭嗣同全集》,此诗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诗人登临南岳主峰祝融峰而作。②日初�g:旭日初升,若黄金熔化。③起龙:使龙腾起而行雨。
(1)“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g”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简析本诗“登高”这一特点。
(2)本题考查对诗词主题的理解。本诗是光绪21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身高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觉高不可攀,可见诗人年轻有活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四顾乃无峰”,以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写出了登高使作者涤荡心胸,使之开豁;“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g”诗人登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心情舒畅。仿佛地面都已下沉,众星也尽在脚下;日出时分,光耀夺目。尾联则以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半勺水”,足见诗人气概之宏大,又说湖中之龙即将飞腾升空,抒写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答案:
(1)描绘了一幅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天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煌。
(2)本诗是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诗人登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心情舒畅。表现了诗人年轻活力,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参考译文:
置身祝融峰之巅并不觉得它高不可攀,向四面顾望,竟不见其它峰峦。
只有浮云缭绕,时常涤荡登临者的心胸,使之开豁。
大地仿佛突然沉落,众星也被淹没;天边竟然跃动起来,旭日初升,如同黄金熔化。
洞庭湖远远望去好象只有半个勺子那么大;秋天的寒意好像要使龙腾起而行雨一般。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