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奎凤《天下一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下一家
翟奎凤
   “天下一家”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一直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中。《论语》中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代的政治话语体系中多次用到“天下一家”一词,荀悦《汉纪》中多次说到这句话。北宋张载《西铭》“民我同胞,物我与也”的思想系统展开了中国人“天下一家”的文化理念。在张载的论述中,天地是大父母,人顶天立地,位于天地之中,天地的主宰处是我的心性,充塞宇宙都是我的大身体。天下百姓都是同胞兄弟,万物之间是息息相通的有机体。尊敬年龄大的就像尊敬兄长,慈爱年幼的就像疼爱弟弟那样,要关爱社会上那些独孤、残疾、困苦的弱势群体,要照顾安顿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其实,“天下一家”也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反映了基本的人性,可以说是人的类本质体现。中国的“天下一家”观念是人文的,是仁爱思想的体现。上天有好生之德,宋儒讲仁学,喜欢讲“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万物一体、生生不息,一体生生,这些可以说是“天下一家”观念的哲理表述。西方也有“天下一家”的观念,但与张载父天母地、“民胞物与”的思想不同,西方的“天下一家”有神学背景。
    天下一家亲也是一种比兴,其实质是纯粹自然的、完全敞开的、没有虚伪的爱的精神。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都是真挚而深沉的。所以,“天下一家”的实质性精神就是爱。有血缘亲情的爱往往是自然笃实的,但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言,关键还是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情、人性的爱。
    在儒家看来,这就是仁爱的精神。仁爱源于血缘亲情,但是突破、超越了血缘亲情。仁爱的精神可以说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是人性的体现,揭示了社会关系中人与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自然有机整体生生之义的体现。絮矩之道、将心比心、推已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基于人情、人性的基本做人准则。人与人的关系如此,国与国、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应如此,彼此需要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今天,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一个地球村,你好、我好、大家好,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才是王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融利己于利他人之中,为人如此,为国之道也应如此。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他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人类共同命运与福祉的承诺,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神圣使命。马克思主义最终指向就是全人类的自由、和平、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的哲学、类的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传统“天下一家”观念的发展。共同体的完善不仅需要精神大爱、宽广胸怀、崇高境界,而且也需要制度保障,共商、共建、共享不仅需要精神、境界上的修养,而且也呼唤全球治理新秩序和新制度的到来。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4日02版)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天下一家”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天下一家”的观念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它在中华大地流传亘久根基雄厚,与民族文化相融.
B. “天下一家”是人的类本质体现。它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它反映了基本的人性。
C. “天下一家”的实质性精神就是爱。天下一家亲实质是纯粹自然的、完全敞开的、没有虚伪的爱的精神。
D. “天下一家”观念的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的建立。其完善不仅需要保障制度,而且需要提升境界。
2. 根据原文论证和文中观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天下一家”的观念展开阐述,材料丰富,先后引用孔子、荀悦、张载等人的关于“天下一家”的说法。
B. 文中依次从“天下一家”的渊源、人的类本质、爱的精神、全球化等角度,横向展开论证,论证严密,说理充沛。
C. 文章最后运用引证法,引用习近平的话证明“天下一家”观念对全球化的发展,提出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观点。
D. “天下一家”的观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文章说理的终极目标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的一项是
A. 从孔子在《论语》到荀悦在《汉纪》到张载在《西铭》都主张“天下一家”,可知“天下一家”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来源悠久。
B. 中国的“天下一家”观念是人文的,而西方的“天下一家”有神学背景,可见中西方对“天下一家”的理解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C. 有血缘亲情的爱往往是白然笃实的,而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情人性的爱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故“天下一家”的实质性精神是爱。
D. 古代有儒家基于人情人性的基本做人准则的观点,今天有习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可见同一个世界终会实现。
【答案】
1. D    2. B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理解和把握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D项,“其完善不仅需要保障制度而且需要提升境界”错,原文为“共同体的完善不仅需要精神大爱、宽广胸怀、崇高境界,而且也需要制度保障”。故选
D。
点睛:对概念的理解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重要概念是作者论述说明的重点,要注意把握它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注意辨别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此外,还要认真核对原文,善于发现各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异同,特别注意两者在数量、范围、程度、语气等方面的差异。试题选项往往会丢掉、添加或者偷换一些词语,改变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本题就是这样丢掉一些词语改变原文的所表达的意思。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项,“横向展开论证”错,应为层层深入论证。故选
B。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原文内容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错,原文为:“天下一家”也是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反映了基本的人性,可以说是人的类本质体现。可见本质相同。故选
B。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下午8:02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