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城昌治《处理怨苦》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处理怨苦
【日】结城昌治
桑山的日常生活简直忙得不可开交。作为职工人数超过了五百的制粉公司的经营科长,仅仅这一点就够他忙的了。加上他是工会的执行委员,又兼任着和公司方面合办的处理怨苦委员会的委员。他是一个滚圆胖墩的男人,已经四十二岁,正好到了所谓男人的厄运之年的年龄。但他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他性格开朗,即使今天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明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尽管他举止有点轻率,但这反而给职员们一种亲切的感觉。不管谁有困难来和他商量,他总能给人留下平易近人的好印象。他听取各种各样的烦恼,提出解决的方法,而且不惜出力帮助弱者。对喜欢管闲事的他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乐趣。
那一天中午午休铃响过不久,销售科的长坂光枝来到了桑山的面前。
“我有一件事想私下和您谈谈……”
光枝似乎顾忌着周围人们的目光,她忸忸怩怩地轻声说道。
“请谈吧。”桑山轻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光枝带到人少的平台上。
“是不是孩子生病了?”为了使光枝便于开口,桑山以柔和的语气探问道。
光枝的丈夫死于交通事故。如今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她皮肤白皙,是位外表纤柔美丽的少妇,年方三十,所以她受到了许多男人的青睐。在那些喜欢说长道短的同事中,关于她为什么不再嫁的话题也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
光枝摇了摇头。
“缺钱吗?”
“不……”光枝显出一副难以启口的样子。
“不要介意,请讲吧。有什么为难的事我一定帮忙,我不是经常这样讲的吗?”桑山柔声柔气地说。
“其实是……”
“有关工作上的事吗?”
“不……有人散布可恶的谣言,真使我为难。”
听到这句话,桑山不由得欠了欠他那肥胖的身体。尽管是他人的事,但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他倒非常热衷于听这种事情。
“有人造谣说我不再嫁,是为了物色有钱的男人。说我这种女人,只要谁有钱就会和谁睡觉!”
“这就怪啦,谁会造这种谣言呢?”
“我不能讲他的名字。”
“可是,讲这种话的家伙也太不负责任了。是不是我们科的山形君?他确实是个多嘴、爱管闲事的男人。”
“不是他。”
“那么,是不是在销售科当科长的松浦。我以前就听谁说过,松浦迷上了你,但最近听说他被你很客气地回绝了。是吧。”
“造谣的人既不是山形君也不是松浦君。我知道造谣的人是谁,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这倒用不着担心。可以找到见证人的。所以你不必拘泥于找证据……”
“请等一等。”
光枝制止住了桑山。他已经渐渐地激动起来了。仿佛这件事正是发生在他身上一样。
“我来和您商量,是想问问您,一旦我确认了造谣者,我应该惩罚他呢,还是就此罢休?我这么一个弱女子,难道就只配忍气吞声,捂住被子哭吗?”
“当然用不着这样。即使是女子,也不该忍气吞声嘛。这样太便宜了那个家伙。再说,一旦您想再婚,传出这种谣言,对您可不利啊。”
“是啊。”
“狠狠地惩罚他一顿。必要的时候,我来帮您的忙。那个家伙是男人还是女人?”
“是男人。”
“那家伙可真窝囊,简直不配做一个男子汉!”
“别人造过我许多谣,我不是不知道。可是,如此可恶的诽谤还是第一次听到。我简直忍无可忍了。我丈夫死去已经四年了。为了把丈夫留给我的孩子培养成人,我拼命地工作着。尽管我嘴上没有表示,但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以后如果真的有自己喜欢的人,而且只要他也爱我的孩子,我想再婚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传出这种谣言来,真使我委屈得不行。”
“我深表同情。听了您的一番话,我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干脆,狠狠地惩罚他一顿。”
“可是,怎样才算惩罚他呢?”
“首先把这件事写成书面报告,向处理怨苦委员会上诉。我是其中的一名委员,我会帮你彻底调查清楚的。”
“不,我也想过从这方面请求您帮忙的。但这样做只是走表面形式,我不愿意,而且,提出上诉的话,反而会使谣言遍传开来的。”
“这倒也是的。那么,狠狠地揍他一顿怎么样?让他自己明白错在哪里,以后不敢再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话了。”
“揍一顿可以吗?”
“用不着担心。使出全身的力气,把他揍得眼冒金星,趴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为止。狠狠地揍他一顿,您才可以解恨。他也会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所以,他即使被揍了也不会反抗的。对他来说,这反而是一剂良药。”
“那么,我就这么干啦!”
光枝突然表情紧张,咬紧了嘴唇,她鼓足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地扇了桑山一记耳光。
桑山既没有反抗也没有逃走。他只是愕然地死盯着光枝。大概,他突然想起了,昨晚在酒宴上,他曾开玩笑讲了那些话。
(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光枝找桑山处理造谣一事,主要是因为桑山平易近人,能给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惜出力帮助苦主。
B.光枝刚开始没有跟桑山说明具体事情,显出一副难以启口的样子,实则已经做好了惩罚造谣者的决定。
C.光枝拒绝桑山将谣言事件写成书面报告并向处理怨苦委员会上诉的这一态度,暗示了桑山就是造谣者。
D.光枝鼓足了全身力气扇了桑山的那记耳光,既是对桑山的造谣行为的惩罚,也是对其他造谣者的警告。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标题既点明故事的中心事件,又为全文设置了悬念――谁处理怨苦?处理谁的怨苦?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欠了欠他那肥胖的身体”这一细节表现了桑山对光枝的话具有浓厚的兴趣,照应了前文对桑山爱管闲事的介绍。
C.小说插叙对光枝及其家庭情况的介绍,为下文光枝告诉桑山有人散布自己谣言及表达自己的愤怒心情作了铺垫。
D.小说结尾处描写光枝扇桑山耳光时,运用了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光枝此时复杂的心情。
8.欧亨利式结尾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有人评价这篇小说“构思惊奇”主要得益于欧亨利式的结尾。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4分)
9.请以“讽刺的艺术”为中心词,将本文与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行比较,写一篇文学短评,以备班级交流。请围绕中心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答案:
6.B(A项,“主要是因为桑山平易近人,能给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惜出力帮助苦主”错,由后文可知,是因为桑山就是造谣者,光枝才找到桑山的。C项,“暗示了桑山就是造谣者”错,没有暗示。“光枝拒绝桑山将谣言事件写成书面报告并向怨苦委员会上诉”是因为光枝认为这样做只是走表面形式,而且会使谣言散开,对自己不利。D项,“也是对其他造谣者的警告”错,光枝是私下跟桑山说的,而且不想被别人知道,桑山也不会把自己挨打的事说出来,所以别人不会知道这件事,也就没有“警告”一说。)

7.D(“运用了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错,没有心理描写。)

8.同意。①意料之外: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光枝向桑山投诉的造谣对象竟然是桑山,桑山一直要严惩的造谣者竟然是自己,这使得平稳的叙事在陡然间生起波澜。②情理之中:小说揭示桑山是造谣者,在前文多处埋下伏笔,如小说开头交代桑山“即使今天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明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暗示了桑山忘记了自己造谣的话;又如光枝找桑山说造谣一事时,怔怔怩怩,一直不肯开口,不符合一个诉苦者的做法等。(只写同意不给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9.①本文与《装在套子里的人》都是通过着力描写人物言行来达到讽刺的效果,但在具体运用上有明显的不同。②《装在套子里的人》主要通过对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奇谈怪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以及作者的评论,对其进行嘲讽,暴露其保守与反动的本质。③本文则以极其冷静的态度,客观描述桑山的言行,呈现其“正人君子”的形象,与结局形成巨大反差,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49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