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阿凤
叶圣陶
杨家娘,受了主人的使命入城送礼物去。这两天里交幸运的是阿凤,伊
①的童养媳。阿凤今年是十二岁,伊以往的简短而平凡的历史我曾听杨家娘讲过。伊本是渔家的孩子,生出来就和入网的鱼儿睡在一个舱里。后来伊父死了,渔船就换了他的棺材。伊母改嫁了一个铁路上的脚夫。脚夫的职业是不稳定的,哪里能带着个女孩子南北迁徙,况且伊是个消费者。经村人的关说,伊就给杨家娘领养――那时伊是六岁。杨家娘有个儿子,今年二十四岁了。当时伊想将来总要给他娶妻,现在就替他整备着,岂不便宜省事。阿凤就此换了个母亲了。
现在伊跟着杨家娘同佣于我的同居。伊的职务是汲水,买零星东西,抱主人五岁的女孩子。伊的面庞有坚结的肌肉,皮色红润,现出活泼的笑意。但是若有杨家娘在旁,①
笑容就收敛了,因为伊有确实的经验,这个时候或者就有沉重的手掌打到头上来,哪得不小心防着呢?
杨家娘藏着满腔的不如意,说出来的话几乎句句是诅咒。阿凤就是伊诅咒的资料。若是阿凤吃饭慢了些,伊就说,“你是死人,牙关咬紧了么!”若是走得太匆忙,脚着地发出“蹋蹋”的声音,伊又说,“你赶去寻死么!”伊的粗糙沉重的手掌时时要打到阿凤的头上,情形正和诅咒相同。当阿凤抱着的主人的女孩子偶然啼哭时,杨家娘的手掌便很顺手地打到阿凤头上。阿凤汲水满桶,提着走时泼水于地,这又当然有取得手掌的资格了。杨家娘替阿凤梳头,头发因久不梳,乱了,②
便将木梳下锄似地在头上乱锄。阿凤受了痛楚,自然要流许多眼泪,但不哭,待杨家娘一转身,伊的红润的面庞又现出笑容了。
阿凤的受骂受打同吃喝睡觉一样地平常,但有一次,最深印于我的心曲,至今还不能忘。那一天饭后,杨家娘正在拭一个洋瓷的锅子,伊的手一松,锅子落了地。伊很惊慌的样子取了起来,细察四周,自慰道,“没有坏!”那时阿凤在旁边洗衣服,抵抗的意念忽然在伊无思虑的脑子里抽出一丝芽来,伊绝不改变工作的态度,但低语道,“若是我脱了手,又要打了。”这句话声音虽低,已足以招致杨家娘的手掌。“拍!拍!” ……每打一下,阿凤的牙齿一咬紧,眼睛一紧闭――再张开时泪如泉涌了。伊这个态度,有忍受的,坚强的,英雄的表情。伊举湿手抚痛处,水滴淋漓,从发际下垂被于面,和眼泪混合。但是伊不敢哭。我的三岁的儿子恰站在椅子前,瞪视着他们俩,脸皮紧张,现出恐惧欲逃的神情。他就回转身来,两臂支在我的膝上;上唇内敛,下唇渐渐地突出。“拍!拍!”的声音送到他耳管里还是不断,他终于忍不住,上下唇大开,哭了――我从他这哭声里领略人类的同情心的滋味。阿凤晒了衣服回来,便抱主人的女孩子,见杨家娘不在,又很起劲地唱学生所唱的《青蛙歌》了。
杨家娘这等举动似乎可以称为“什么狂”。伊的儿子学习木工,但是他爱好骨牌和黄酒胜于刀锯斧凿。有一回,他输了钱拿不出,因此和人家厮打,给警察拘了去。伊又急又气,只得将自己积蓄的工资充警局的罚款,赎出伊受伤的儿子。调理了好多时,他的伤是痊愈了,孰知不到三天,人家来告诉伊,他又在赌场里了。伊便赶到赌场里,将他拖了出来,对他大哭。过了几天,同样的报告又来了,并且此后屡有传来。伊刚听报告时,总是剧烈地愤怒;但一见他竟说不出一句斥责的话,有时还很愿意地给他几百文,教他买些荤菜吃。――这一些事实,不知就可以激成“什么狂”么。
杨家娘受了使命出去,伊的职务自然由阿凤代理。③
阿凤做一切事务比平日真诚而迅速,没有平日的疏忽,懈缓,过误。伊似乎乐于做事,以做事为生命的样子。不到下午三点钟,一天的事务完了,伊就抱着主人的女孩唱《睡歌》给伊听。字句和音节的错误不一而足,然而从伊清脆的喉咙里发出连缀的许多声音,随意地抑扬徐疾,也就有一种自然的美。主人的女孩子微微地笑,叫伊再唱。伊兴奋极了,提高了喉咙唱起来,和学生起劲时忽然作不规则的高唱一般。伊从没尝过这个趣味呢。平日伊虽然不在杨家娘跟前,因为声音是可以传送的,一高唱或者就有手掌等在背后,所以只是轻轻地唱。现在伊才得尝新鲜的趣味。唱了一会,伊乐极了,歌声和笑声融合,末了只余忘形的天真的笑声,杨家娘的诅咒和手掌,勉强做粗重工作的劳苦,伊都疏远了,遗忘了。伊只觉伊的生命自由,快乐,而且是永远的,所以发出心底的超于音乐的赞歌,忘形的天真的笑声。
一只纯白的小猫伏在伊的旁边。伊的青布围裙轻轻动荡,猫的小爪似伸似缩地想将他攫住,但是终于没有捉着。伊故意提起围裙,小猫便立了起来,高举前足;一会儿因后足不能持久,点一点地,然后再举。伊就放下女孩子,将围裙的带子的一端拖在地上,引小猫来攫取。小猫伏地不动,蓄了一会势,突前攫那带子。伊急急奔逃,环走室中,小猫跳跃着跟在背后,终不能攫得。伊看了说不出地愉快,更欲将他引逗,两脚不住地狂奔,笑着喊道,“来呀!来呀!”汗珠被于伊的面庞,和平日的眼泪一样地多,这个当儿,伊不但忘了诅咒,手掌和劳苦,伊连自己都忘了。④
世界的精魂若是“爱”“生趣”“愉快”,伊就是全世界。
1921年3月1日
(有删改)
[注]①伊,即“她”,“五四运动”前后文学作品中专指女性。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简单叙述了阿凤悲惨的身世,勾勒了其生存的背景,引出了童养媳悲苦命运的故事。
B.杨家娘对阿凤的诅骂都带有“死”字,可见她希望阿凤早点死去,表现了杨家娘内心的恶毒。
C.“我”儿子看到杨家娘打阿凤,先是恐慌,最后大哭,侧面写出杨家娘打阿凤时的无情与凶狠。
D.文中多次提到阿凤的眼泪,她有眼泪但不哭,这既是其隐忍、坚强的体现,更是沉默的反抗。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的“笑容收敛”是阿凤独特的表情,是她面对压迫时的行为调节,与下文多次出现笑容和笑声形成对比。
B.句子②中的“锄”字,写出了杨家娘下手之狠,传递出她的内心状态,即把自己的情绪全部发泄到阿凤身上。
C.句子③中的“真诚”“迅速”从内在心理和外在动作上写出杨家娘不在时阿凤做事的愉快,旨在突出阿凤的能干。
D.句子④通过抒情直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再平凡卑微的人物也会因爱心、精神的交流而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8.小说在叙事中插入对杨家娘儿子的介绍,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叶圣陶主张写作“求诚”:“假如有所表白,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于生活的实况;假如有所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如以“求诚先求‘真’”为题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并作简要闸释。(6分)
答案:
6.[答案]B[解析]文中杨家娘没有希望阿凤早点死去,只是发泄自己“满腔的不如意”。
7.[答案]C[解析]“旨在突出阿凤的能干”错误,“真诚”“迅速”虽然也能体现阿风的能干,但文章这样写的日的是和阿凤平时“疏忽,懈缓,过误”构成对比,以突出阿凤的悲惨遭遇。
8.[答案]①预示了阿凤将来的生活。杨家娘儿子如此不堪,却是阿凤未来的丈夫,她将来的生活会更加困苦。②解释了杨家娘虐待阿凤的原因。她虽然也是贫苦不幸的,但是生活的艰辛和家庭的不如意,使得她将阿凤作为她情绪的宣泄对象。③杨家娘对儿子的溺爱和对阿凤的狠毒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杨家娘性格的多重性,使其形象更加丰满。(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答对即可)
9.[答案]①“真”在社会现实的真实:动荡不安的社会里,普通人面对着生存的困境,却显示着冷漠的人性。例如小说中杨家娘将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发泄在阿凤身上。②“真”在人性的复杂真实:阿凤既有躲避打骂时的小心、刻意,也有抑制不住的热爱生命的童心;杨家娘对阿凤刻毒,对儿子却无原则忍让。③“真”在情感的真诚:作者对阿凤的遭遇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悲悯,对阿凤的反抗直接表达了赞美,对阿凤表现出的爱和关好予以歌唱。(每点2分;要点和阐释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