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刚《小巷斫琴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巷斫琴人
刘学刚
车从东关大街驶入鞠家村东巷,仿佛喧哗的瀑布跌入沉静的潭水,座座平房古朴安静,一如水底的礁石。小巷中有琴声流淌,还有歌声,犹如随流飘扬的桨声渔歌,透露出古密州淳朴温和的民间韵味。
下车,驻足谛听,惊喜如好风扑面而至:“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大舜的胞衣地,听农耕时代的恩泽之歌《南风歌》,我觉察到时光的接续,以及空气中南风和斯时斯地人们交织着的温润呼吸。
寻声暗问,弹唱者是一位叫李加涛的斫琴人,渐次响亮的弹唱声暴露了他的栖身地,城中村一个简朴幽静的民居。①黑漆大门开着。两间南屋和三间北屋守护的小院,优雅得让人内心一颤。东植荷花,西育芭蕉。南屋外墙上挂着三五竹筒,竹筒开裂处有马齿苋探出许多细嫩的茎,开出红的、黄的、粉的小花,就像在乡野上那样,坦然率真,健康茁壮。一个清瘦的男子迎了出来。他四十出头,脸庞瘦长,看上去很像文弱的书生。这个腼腆羞涩的男子是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个斫琴人。民国初年,诸城派斫琴师北上南渡,诸城古琴之音成了人们绵长而忧伤的回忆。
李加涛缘何结谊斫琴,他的故事有无奈,有忧伤,也有咀嚼不尽的幸福。大李曾在一家大型木器厂上班,妻子是木器厂的女工,夫妻俩就像螺栓螺母一样,牢固着一个温馨的小家。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妻子的满面愁容和儿子的无邪笑容犹如两张碟片反复播放,尖细的唱针划痛的是他的心。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唤醒他的是铁锯刨子。他蹬着三轮车,拖着铁锯刨子木头,以及沉重的家庭负累,穿梭于各个居民小区,给人家打家具、搞装修。他起早贪黑,午饭冷馒头蘸热水,晚上铺几块木板,睡在工地上。就在个人创业稍有起色之时,那些吃过的苦、遭过的罪,无情地折磨着他的胃部。等他做完胃部切割手术,在病床上费力地用手臂撑起瘦弱的身体时,恍惚中,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暴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
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仿佛一个溺水者,搭救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
多年以后,大李依然记得那个秋日的黄昏,在暮霭洒入庭院,儿子鸟雀一样蹦蹦跳跳的脚步让暮色变得温暖迷人。开学第一天,儿子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古琴社团,央求爸爸给他准备一张古琴。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的目光落在庭院里那堆长长短短的木头上,那些走失的木屑如雪花飘然而至,而后,锯木声、刨木声、敲打声,以及咳嗽声,宛若梦境一般出现。他要给儿子斫一张古琴,让粗糙的木头涅��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
古琴的斫制时间漫长,斫制、灰胎、推光等每一步均须精细打磨。大李告诉我们,他专事斫琴以后,把儿子用过的那张古琴命名为“凤来仪”,那是他斫木求音的初始,寻常木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那张耗时半年的古琴经由儿子的手进入校长的视野时,校长就像看见了传说里的大舜古琴一样,惊得张大了嘴巴:这是诸城人斫制的古琴!类似的情节在古都南京重演了一次。一位斫琴界的前辈抱着“凤来仪”,端详了许久,又看了看风尘仆仆的大李,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拨动了大李的心弦:“小伙子做下去吧,斫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轨迹。”
大李斫琴已十年。清晨的阳光、柔和的南风、庭院的花草、向晚的落霞以及内心的欢畅,尽化作古琴上的风景。一间北屋是琴房,排列着蕉叶式、落霞式、虞舜式等六张古琴。他在琴房举办“琅琊雅集”以及各种公益班,古琴爱好者随到随学,分文不取。②“古琴要常弹,不然,它会睡去的。”大李缓缓地说。古琴是有呼吸有知觉的,就像庭院里枝繁叶茂的芭蕉,南风柔和的手指、春雨细细的手指、冬阳温情的手指一一深情弹过,且把手指的纹路和温度探入芭蕉的阔叶。
两间南屋为斫琴室。琴房和斫琴室就像蕉叶的两面,颜色深浅有别,纹理相同,质地一致。斫琴室内墙上悬挂的几组琴板,生动地呈现着开料刨平、手工雕刻图样、裹麻布、上中灰、涂漆糊等时间段落。斫一张琴,须一百多道工序,斫制三年。其中,髹漆最为耗时。说到漆,大李不说大漆致人过敏,而把它视为牙齿锋利的动物:③大漆“咬”人呢,不要碰琴板。
大李所说的大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一种灰白色的黏稠乳状液。它始终在生长,初为纯洁的白,后褐色,干燥后漆黑一片,就像喧哗的白昼归于寂静的黑夜。髹漆是将鹿角霜灰和大漆调和,擦涂在裹了麻布的琴胚上。鹿角霜粉碎,用筛子分出粗、中、细三种,灰胎也依次分粗灰、中灰、细灰三次,每次都须用那双千锤百炼的手细细打磨,用绸布棉球进行揉粉找平,再用手掌将珍珠粉、橄榄油在古琴表面慢慢推光。干燥的大漆灰胎坚硬如铁,经常磨破手指,流出殷红的血。
回忆被大漆“咬”过的情形,大李依然心有余悸。初学斫琴的他,不知道看似如稀泥一样柔软的大漆,却像野兽一样桀骜不驯。他未戴手套口罩,赤手上阵。结果,手臂、脖子、腿脚都被大漆“咬”出红红的小疙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苦不堪言。斫琴,是双手在木头上的一次危险而快意的旅行,是用大漆灰胎将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永久贮存的一次精神冒险。
④木头是斫琴人唤醒的,而木头也唤醒了一个木匠。南风缓缓吹,古琴悠悠响。我们踏上归途时,依稀有琴声萦绕耳畔。
(选自《散文百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车入小巷起笔,以踏上归途收尾,首尾圆融,讲述了古密州斫琴人李加涛的故事。
B.农耕时代的恩泽之歌《南风歌》在小巷中飘荡,透露着小巷的静谧和古城人的温润淳朴。
C.斫琴界前辈端详古琴“凤来仪”,高度赞扬了大李的斫琴技艺,勉励他继续“做下去”。
D.斫琴是一件工艺复杂精细且存在着一定危险的事情,但这一过程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单独成句,有强调意味,也与后文大李在琴房举办“琅琊雅集”和各种公益班相契合。
B.句子②是大李的经验之谈,古琴不常弹就会丧失应有的功能而成为摆设品,就会失去生命力。
C.句子③中的“咬”,是一种形象化、生活化的表达,生动写出了大李对大漆致人过敏的感受。
D.句子④“唤醒”一词反复出现,点明了斫琴人和木头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物的相互成就。
8.“木头”这一物象在文中有多重比喻义,请加以梳理概括。
9.鞠家村东巷推荐大李参加诸城“凡人光芒”年度人物评比,请从“命运”“传承”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为大李撰写一份推荐词,不超过150字。

 

 

答案:

6.C 7.B
8.①指处在人生低谷期的大李。从“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骄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等句可以看出。②指艰难不易却蕴含希望的生活。从“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一句中看出。③指改大李变命运的斫琴这件事。从“搭教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等句中可以看出。
9.示例一:李加涛,他是东巷的普通一员。他外表文弱,却坚强有韧性;他腼腆内敛,却耐劳有追求。他历经下岗、创业的艰辛,饱受恶疾、困境的折磨,却以不屈的奋斗改变了命运。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走出了人生低谷,实现了人生逆袭。
示词二:李加涛,诸城古琴文化的传承者。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精雕细琢。让粗糙的木头涅��重生,成为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位斫琴人:“琅琊雅集”和公益推广。重拾了家乡古琴之音,让他在家乡古琴文化的传承功墙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高度赞扬了大李的斫琴技艺”表述错误,文中“端详了许久,又看了看风尘仆仆的大李,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拨动了大李的心弦:‘小伙子做下去吧,斫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轨迹。’”没有提到赞扬一说。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B.“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而成为摆设品”表述错误,“古琴是有呼吸有知觉的”是说古琴与人息息相通,“它会睡去的”是一种形象化表达,指没有了灵性。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①指处在人生低谷期的大李。从“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骄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等句可以看出,大李因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生活本来就困窘,而做完胃部切割手术,身体瘦弱,大李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
②指艰难不易却蕴含希望的生活。从“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一句中看出,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为儿子斫一张古琴,从这开始走上了斫琴之路,木头给大李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③指改大李变命运的斫琴这件事。“仿佛一个溺水者,搭救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他要给儿子斫一张古琴,让粗糙的木头涅��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斫一张琴,须一百多道工序,斫制三年”“木头是斫琴人唤醒的,而木头也唤醒了一个木匠”等句中可以看出,斫琴让大李重生,是木头改变了大李的命运。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撰写一份推荐词,推荐词重在“推介”,写作时注意结合大李的事迹,简练概括大李的故事,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命运”与“传承”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前者侧重人物如何改变生活和命运,成功创业;后者侧重人物斫琴的故事,对古琴的文化传承。
选择“命运”,结合“大李曾在一家大型木器厂上班,妻子是木器厂的女工,夫妻俩就像螺栓螺母一样,牢固着一个温馨的小家。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的目光落在庭院里那堆长长短短的木头上”“手臂、脖子、腿脚都被大漆“咬”出红红的小疙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苦不堪言”等内容,突出表现大李的坚韧和创业的艰难。
选择“传承”,结合“这个腼腆羞涩的男子是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个斫琴人。民国初年,诸城派斫琴师北上南渡,诸城古琴之音成了人们绵长而忧伤的回忆”“让粗糙的木头涅��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寻常木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他在琴房举办‘琅琊雅集’以及各种公益班,古琴爱好者随到随学,分文不取”“斫琴,是双手在木头上的一次危险而快意的旅行,是用大漆灰胎将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永久贮存的一次精神冒险”等内容,表现大李对诸城古琴文化的传承,他重拾了家乡古琴之音,成为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位斫琴人。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4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