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鑫森《花草之眼》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花草之眼
聂鑫森
秋风送凉,雁字南飞。
蓄着短发的杨帆,再次走向这个自行车修理铺,已是十年后。
上午十点钟,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很安静,学生们都上课去了。她推着一辆刚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经过校门口的传达室,再折向右边的一溜砖瓦平房,在一个窄小的门脸边支好车。
店堂里,放着好几辆待修的自行车,一个头发斑白的汉子,正蹲着修补戳破了的车胎,洗白的蓝工装上油污斑斑。在店堂上端的小桌上,放着一个插了一支洁白芦花的绿瓷小花瓶,一个侧身而坐的女人,面对着芦花,久久静默。
杨帆眼里忽地有了盈盈的泪水。
车师傅和他妻子还守着这个修车铺。
杨帆十年前从黔西一个小县,考上这所大学的包装设计系,师姐们就说起了这个夫妻店,还说他们已经在此修车好几年了。
车师傅叫车百里。妻子叫蓝姑,是个盲人。
从穷乡僻壤来的杨帆,怎么也没想到大学的校园有这么大,从宿舍区到教学区,要走三十几分钟;到食堂吃个饭,到图书馆去借书,都有不短的距离。自行车成了校园里最受人欢迎的交通工具。“永久”“凤凰”“飞鸽”……什么型号、什么牌子的车都有。
杨帆不敢奢望。一个贫困农家的女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读书钱全靠父母从土里刨出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县教育局担保向银行去借贷的。同学问她怎么不去买辆自行车,她说:“在家走路爬山练出了脚力,方便哩。再说车子出毛病了,我不会修。”懂事的同学连忙附和地点点头。
杨帆真的需要一辆车,可以节约出许多时间,去读书,听讲座,还能去校外看展览看风景。她决心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买一辆只要可以凑合骑就行的二手自行车。她从修理铺前经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看码在墙边的自行车零散配件,笼头、车架、钢圈、踏脚,很多都生锈了。一天中饭后,她走进了修车铺。车师傅在校正钢圈,蓝姑在“看”花瓶里的一支野菊花。
车师傅问:“小同学,你要修车?”
“不……不。是……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我引来的,真好看。大嫂看花的样子,也很美。我叫杨帆,刚进校不久的新生。”
车师傅笑了,蓝姑也笑了。
“我发现你每天都在花瓶里插上花或者草,你对大嫂真好。”
“我从乡下来这里打工,带着她,为的是让家里老人减轻负担,也赚些钱寄回家去。这些花草,老家的屋前屋后都有,蓝姑看不见,但闻得出它们的气味,心里就不发愁了。”
“你们的爱,就在这个花瓶里,真让人佩服。”
车师傅忽然问道:“杨帆,你没有自行车?”
“嗯。家里穷,买不起……”
“你要是不嫌弃,我用这些旧配件,给你组装一辆车,不好看,但肯定能骑。”
“我怎么会嫌弃!我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    
“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只是一堆不值钱的废铁。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
“好!”
几天后,杨帆有了一辆自行车。她高高兴兴骑着它,去教学大楼去食堂图书馆,去校外看美展看博物馆,看湘江风光带。隔三差五,她会在中午时分去修车铺,帮蓝姑洗衣扫地,或者为车师傅递送工具。
蓝姑告诉杨帆:“花瓶里的花和草,一天一换,都是老车亲自去采的。老车说,我看多了,心上会长出明亮的眼睛,什么都看得见。我真的什么都看见了!”
杨帆也觉得一个个不同的节令,是在花瓶里更替的,她看得很清楚。
杨帆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本科,然后回到贵州,供职于贵阳的一家包装制造厂,从事包装设计。一眨眼,她32岁了。
这次来株洲参加一个关于包装设计的学术研讨会,她原本是不想来的。谈了三年的男朋友,因开车去一个矿区调查矿源存量,被一辆逆行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撞到山崖下,脸部严重受伤,经治疗刚刚出院。按他们的计划,再过两个月,就要结婚了。杨帆的闺蜜劝她要慎重考虑,天天面对这样一张丑险,哪里还快活得起来。
男朋友力劝她去株洲,散散心也是好的。“你常说忘不了当年的车师傅,为你拼装了一辆自行车,有机会要去看看人家,还要买一辆新车送去,或许有买不起车的贫困生入学,车师傅可以免费让他使用。”于是,杨帆就来到了株洲,来到了母校的修车铺。她喊了一声“车师傅”,再喊了一声“蓝姑大嫂”。车师傅转过脸,茫然地望着杨帆,不知道来的是谁。蓝姑转过脸,靠近鼻子的芦花轻轻一抖,飘出丝丝花絮。
她说:“这个声音我记得,是杨帆妹子来了!”
车师傅一拍脑袋,说:“果然是杨帆!”
“车师傅和大嫂,一点儿都没变,还是这么精神。”
车师傅笑了,说:“杨帆,你都变得让我认不出了,我们怎会不变,那不成妖怪了?”
蓝姑说:“杨帆妹子声音没变,还是又清又亮。”
杨帆跑过去,抱住蓝姑的双肩,眼里有盈盈泪珠在闪,说:“你们是老了不少,可还像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那样美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帆从修理铺前经过,“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这表明她内心很希望拥有一辆二手自行车,哪怕是旧配件组装的。
B.杨帆说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她引进修车铺的,她说的是实话,因为她对盲人“看”花感到很好奇。
C.小说不厌其烦地列举自行车的牌子,旨在突出其他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以此委婉批评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关心不够。
D.蓝姑闻到花草的气味“就不发愁了”,可见她的“愁”在于担心丈夫因自己眼盲而变心,而花草是丈夫仍然爱自己的证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不仅是小说的线索,是夫妻二人真挚感情的象征,也是小说浪漫、温馨氛围的营造者。
B.车师傅不仅善良,而且心细如发;杨帆懂事,知恩图报:杨帆的男友也善良且善解人意:他们的人生都不算完美,但他们都具有可赞美的优美人性。
C.关于杨帆男朋友受伤的情节,即使删去,对小说的主题也不会有影响,小说宕开这一笔,无非是为杨帆再次来到修车铺提供动因。
D.小说的语言平实有味,比如车百里说“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既体现了他对囊中羞涩的杨帆的关爱,也体现了他对蓝姑的爱。
8.小说在时间和空间处理上颇具匠心,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请任选一个角度作赏析。(5分)
              
9.“花草之眼”这一标题和小说主题有密切的关联。请结合小说内容,就标题和主题间的联系表达你的理解。(6分)

 

 

答案:

6.A7.C8.(5分)示例1:选时间。(1)在有限的篇幅内,情节的时间跨度达十年。借助插叙,小说将杨帆读大学那段岁月和现实串联起来。(2)时间的跨度带来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改变的是光阴,不变的是修车铺及车师傅对盲妻的真挚感情,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选择1分,每点2分)示例2:选空间。(1)小说时间跨度虽大,但情节集中于车百里的修车铺。空间集中使小说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自如地展开过去和现在的情节。(2)同样的空间,展现了车师傅对妻子不变的真情,对杨帆无私的帮助,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选择1分,每点2分)若只答“小说强调大学校园的空间之大,为杨帆走进修车铺提供动因,使情节能自然生发”给2分。

9.(6分)(1)“花草”是美、爱、善的象征,花草之眼是一双看到美、爱、善的眼睛。(1分)“花草之眼”关联小说主题――赞美人性的真善美,歌颂美好人性的感召力量。(1分)(2)车师傅对盲妻相濡以沫的爱,使蓝姑心上“长出明亮的眼睛”,感受到丈夫给予的呵护和温暖。(2分)(3)杨帆目睹车师傅对妻子的爱,亲历车师傅对自己的无私帮助,这也必将影响杨帆的选择(使她“长出明亮的眼睛”),使她以爱和善对待自己的男友。(2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4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