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语文短简》《早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语文短简
汪曾祺
普通而又独特的语言
鲁迅的《高老夫子》中高尔础说:“女学堂越来越不像话,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着和他们酱在一起。”(手边无鲁迅集,所引或有出入)“酱”字甚妙。如果用北京话说“犯不着和他们一块掺和”,味道就差多了。沈从文的小说,写一个水手,没有钱,不能参加赌博,就“镶”在一边看别人打牌。“镶”字甚妙。如果说是“靠”在一边,“挤”在一边,就失去原来的味道。“酱”字、“镶”字,大概本是口语,绍兴人(鲁迅是绍兴人)、凤凰人(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大概平常就是这样说的,但是在文学作品里没有人这样用过。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写伐木,有句云“大树缓慢地,庄重地倒下了”。“庄重”不仅写出了树的神态,而且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深沉、广阔的感慨。    
阿城的小说里写“老鹰在天上移来移去”,这非常准确。老鹰在高空,是看不出翅膀搏动的,看不出鹰在“飞”,只是“移来移去”。同时,这写出了被流放在绝域的知青的寂寞的心情。
我曾经在一个果园劳动,每天下工,天已昏暗,总有一列火车从我们的果园的“树墙子”外面驰过,车窗的灯光映在树墙子上,我一直想写下这个印象。有一天,终于抓住了:
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树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
“追赶着”,我自以为写得很准确。这是我长期观察、思索,才捕捉到的印象。
好的语言,都不是奇离古怪的语言,不是鲁迅所说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都只是平常普通的语言,只是在平常语中注入新意,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未经人道语”。
平常而又独到的语言,来自于长期的观察、思索、捉摸。
读诗不可抬杠
苏东坡《惠崇小景》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名句,但当时就有人说:“鸭先知,鹅不能先知耶?”这是抬杠。
林和靖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千古名句。宋代就有人问苏东坡,这两句写桃、杏亦可,为什么就一定写的是梅花?东坡笑曰:“此写桃杏诚亦可,但恐桃杏不敢当耳!”
有人对“红杏枝头春意闹”有意见,说:“杏花没有声音,‘闹’什么?”“满宫明月梨花白”,有人说:“梨花本来是白的,说它干什么?”

跟这样的人没法谈诗。但是,他可以当副部长。
想象
闻宋代画院取录画师,常出一些画题,以试画师的想象力。有些画题是很不好画的。如“踏花归去马蹄香”,“香”怎么画得出?画师都束手。有一画师很聪明,画出来了。他画了一个人骑了马,两只蝴蝶追随着马蹄飞。“深山藏古寺”,难的是一个“藏”字,藏就看不见了,看不见,又要让人知道有一座古寺在深山里藏着。许多画师的画都是在深山密林中露一角檐牙,都未被录取。有一个画师不画寺,画了一个小和尚到山下溪边挑水。和尚来挑水,则山中必有寺矣。有一幅画画昨夜宫人饮酒闲话。这是“昨夜”的事,怎么画?②
这位画师画了一角宫门,一大早,一个宫女端着筐箩出来倒果壳,荔枝壳、挂圆壳、栗子壳、鸭脚(银杏)壳……这样,宫人们昨夜的豪华而闲适的生活可以想见。
老舍先生曾点题请齐白石画四幅屏条,有一条求画查慎行的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很难画。“蛙声”,还要从十里外的山泉中出来。齐老人在画幅两侧用浓墨画了直立的石头,用淡墨画了一道曲曲弯弯的山泉,在泉水下边画了七八只摆尾游动的蝌蚪。真是亏他想得出!
艺术,必须有想象,画画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节选自《塔上随笔》)
文本二:
早春(习作)
汪曾祺
彩旗
当风的彩旗。
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
杏花
杏花翻着碎碎的辫子……
仿佛有人拿了一桶花瓣散在树上。
早春
(③
新绿是朦胧的,漂浮在树杪。    
完全不像是叶子……)
远树绿色的呼吸
黄昏
青灰色的黄昏,
下班的时候。
暗绿的道旁的柏树,
银红的骑车女郎的帽子。
橘黄色的电车灯。
忽然路灯亮了,
(像是轻轻地拍了拍手……)
空气里扩散着早春的湿润。
火车
火车开过来了。
鲜洁,明亮,刷洗得清清爽爽,好像闻得到车厢里甘凉的空气。
这是餐车,窗纱整齐的挽着,每一个窗口放着一盆鲜花。
火车是空的。火车正在进站,去接纳去往各地的旅客。
火车开过去了,突突突突,突突突……
火车喷出来的气是灰蓝色的,蓝得那样深,简直走不过一个人去;但是,很快在它经过你面前的时候,④
它映出早已是眼睛看不出来的夕阳的余光,变成极其柔和的浅红色;终于撕成一片白色的碎片,正像正常的蒸汽的颜色,翻卷着,疾速地消失在高空。于是,天色暗下来了。
【注】①《早春》(习作)是汪曾祺在《诗刊》1957年第6期上发表的一组小诗,包括四首新诗和一首散文诗。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第一则以鲁迅、沈从文、屠格涅夫和阿城等作家以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为例,向读者展示了语言的魅力。
B.文本一第三则中,画师画“深山藏古寺”和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都运用了将不同感官体验相融合以引发想象的方法。
C.文本二“黄昏”一节通过“青灰”“暗绿”“银红”“橘黄”等不同颜色的组合,构建了一幅生动可感的早春图景。
D.文本二“火车”一节对火车开来又开去的描述,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淋漓尽致,牵引着读者的心弦。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①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读诗态度的看法,批评了读诗抬杠的人,但肯定了这些人的政治能力。
B.第②处语句展示了想象如何帮助我们填补时间的空白,让人通过细节想象过去的生活场景。
C.第③处语句中“朦胧”一词把新绿的美描写得亦真亦幻,新奇而梦幻,天真而烂漫,极具新意。
D.第④处语句展现了火车经过时气流的变化,赋予了这一过程以视觉上的美感,画面生动立体。
8.有人认为,《普通而又独特的语言》这则短简中举的例子可以不分先后,随意安排顺序,你认同吗?请结合这部分内容说说你的理由。(5分)
          
9.文本一中,作者强调了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请任选文本二中“彩旗”“杏花”“早春”“黄昏”四节小诗的两节,简要分析其想象手法的运用。(6分)

 

 

答案:

6.B(“都运用了将不同感官体验相融合”错,“深山藏古寺”的画法不属于“将不同感官体验相融合”。“踏花归去马蹄香”和“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法是“将不同感官体验相融合”,前者是将嗅觉与视觉相融合,后者是将听觉与视觉相融合。)
7.A(“但肯定了这些人的政治能力”错,“但是,他可以当副部长”一句有调侃和嘲讽意味,并不是真的肯定这些人的政治能力。)
8.不认同。(1分)①这几个例子看似随手拈来,杂乱无章,实则用心安排。(1分)②“酱”和“镶”,属于将不大用于文学作品的日常生活中的方言、口语恰当用在语境里,显得独特,富有新意的例子;“庄重”“移来移去”,属于看似普通却准确表达出某种意境,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例子;“追赶着”,属于作家自己长期观察、思索,捕捉到的印象。(2分)③这三个层面的例子紧密相连,依次照应了最后两段作者关于“好的语言”的观点,使得文章在逻辑上更加严密。(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9.①在描绘“彩旗”时,作者想象彩旗在风中飘动的形态“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这种比喻不仅展现了彩旗的动态美,还让读者能够联想到波浪的起伏与翻涌,从而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早春时节的轻风拂面。②在描写“杏花”时,作者想象“仿佛有人拿了一桶花瓣散在树上”,这样的想象将杏花的盛开描绘得如诗如画,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花瓣如雨般洒落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浪漫气息。③在“早春”一节中,作者想象新绿像是“远树绿色的呼吸”,这种想象赋予了新绿以生命的气息,使得早春时节的生机与活力跃然纸上,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与独特感受。④在“黄昏”一节中,作者通过想象“忽然路灯亮了,(像是轻轻的拍了拍手……)”,将路灯的亮起描绘得如此轻柔与温馨,让读者仿佛听到了那轻轻拍手的声音,感受到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好。(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4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