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六瓣梅》阅读练习及答案

(

)
现代文阅读Ⅱ
(
本题共
4
小题,
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六瓣梅  刘心武
他热爱文学,但从事的却是一种最不需要文学想象力的冷僻的技术工作。他很忙,没有时间阅读任何文学作品。但他会在难得的休闲时间里,同妻女侃文学。也不是对文学进行评论,而是对小说进行复述。他复述的小说,都是几十年前出版的。他的复述极有可听性,甚至可以说具有特殊的魅力。他不单是复述那些小说的情节,他会把细节、对话,乃至某些描写上的精致处,全复述出来。
他承认,他复述的某些小说,自己并没有读过。是当年他的老师复述给他的。
他在南方一处穷乡僻壤度过从少年往青年蜕变的生命阶段。他所上的那所镇上的中学根本没有成型的图书馆。但是有位曾老师,是从北京去的,曾老师的宿舍里也见不到多少书,但是曾老师肚子里有个图书馆,会把一些书的内容复述给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复述,曾老师还常给他开小灶,复述一些小说给他听。
他长大了,要去省城上高中。他伯伯在省城工作,可以给予他经济上的资助和生活上的照顾。他还会考大学,争取考进曾老师就读过的那所大学。跟曾老师告别时并不伤感。那是在曾老师宿舍外的葫芦棚下。结出的葫芦形状很奇特,曾老师说叫做“鹤首”,仔细观赏,从下面膨胀部分往上面细长的部分去联想,确实像是鹤头和鹤喙。曾老师说要送他一件礼物。他本以为是要摘一个“鹤首”给他,没想到却是另外的礼物。什么礼物呢?复述一篇他从未听过的翻译小说。师生二人对坐在葫芦棚下的小竹椅上,他听了终生最难忘的一篇小说。
他貌不出众,却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妻子后来跟长大的女儿承认:他追求自己时最具俘获力之处,就是他对小说的复述。女儿也坦言:爱爸爸,最爱的是复述小说时的爸爸。
他的妻子从事会计工作,并不阅读文学书籍。他的女儿和他一样,选择了一种无须文学想象力的科技行业。那么多年过去,他所能复述的小说早已讲尽。但是重温熟悉的小说仍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有时候面对电视机,把几十个频道全搜索过,还是觉得无一可观,于是他们就关闭电视机,往往是女儿    
求爸爸再复述某篇精彩的小说,爸爸复述起来,当中被女儿打断:“不是这样的,那只跑过草地的狐狸是跛脚的……”爸爸就微笑:“跛脚的吗?对,跛脚狐狸它就……”虽然听过很多遍,女儿还是觉得跟才绽放的鲜花一样芬芳,而妈妈也在一旁边织毛衣边惬意地颔首……
女儿交了个男朋友。那小伙子不仅喜欢读小说,也写小说,写了就搁到网络上任人点击阅读。小伙子希望女朋友从网上在线阅读,女朋友却总让他复述。他试着复述,效果很糟。女朋友说:“你讲出来都不精彩,读起来能有味吗?”小伙子就说:“讲和写,听和看,是不能互相取代,也无法类比的。”
他女儿从网上下载了小伙子的小说,读过以后复述给爸妈听,爸妈很满意。“其实他写得很臭!”女儿说。“真的吗?”妈妈不信。
有一天小伙子跟他女儿说:“你爸给你们讲的,有的是经典,有的算得精品,有的只不过是他个人偏爱。”他听女朋友把从未来岳父那里听来的几篇小说复述给他以后,到网上去搜,没搜出来,就跑到图书馆去借,借到了一篇,印在一本很久没有再版的老书里,那本相当厚的书当年定价居然是0.68元。小伙子把那本书呈现在女朋友面前,拍着封面说:“你自己看吧!人家写的跟你爸和你的复述不对榫啊!”
他女儿翻书细读,读完发愣。后来想办法借到不少旧书。书里的小说,跟爸爸的复述,差别都不小。简单来说,是他的复述,似乎更精彩,所增添的,所省略的,所夸张的,所渲染的,所回避的,所凸显的,似乎都是写那小说的作家――有的是人类公认的文学大师――该那么写而竟没那么写的。
女儿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谁知妈妈早就晓得:“梅花只有五个花瓣,你爸开的是六瓣梅。他不过是给亲人讲讲,算不得问题。不仅不是问题,实话对你说吧,我当年相中他,这么多年喜欢他,能开六瓣梅,是个关键哩!”
不久前曾老师故去了,曾老师儿子根据父亲生前的嘱咐,给他寄来了一个“鹤首”葫芦,上头刻着这样的句子:“不必去当优秀的作家,却一定要当优秀的读者。”
文本二:
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园之花》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呆板乏味,还是生气盎然,情感是热如火,还是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去体验。或者换句话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魔灵的手指,它拨动我们脑纤维的琴弦,而激发出来的声音却与我们心灵相关。”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复述的都是几十年前出版的作品,只有在旧书里才能找得到,这与“他”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任何文学作品的生活状况是呼应的。
B.“他”与曾老师告别时并不伤感,原因可能是“他”要去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正对未来满怀憧憬,还可能是“他”和曾老师在精神上并未分离。
C.镇上的中学里没有成型的图书馆,曾老师是从北京来的,相当厚的书当年定价居然是0.68元,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意图是交代时代背景。
D.女儿把男友创作的小说复述得令爸妈很满意,翻完旧书之后认为爸爸的复述更精彩,都表明女儿已经是曾老师所说的“优秀的读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六瓣梅”为题,不仅以“六瓣”之奇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与作品的相关情节照应,并形象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B.小说之所以读起来流畅自然,除了因为叙事的严谨缜密、语言的洗练明快,还因为在所有的情节转换之处都有承上启下的句子。    
C.小说在进行人物刻画时,不涉及外貌描写,这可让读者更加关注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才能等,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
D.“他”与曾老师告别时,以为会被赠“鹤首”而未得,结尾处却获赠“鹤首”,情节曲折有致,而“鹤首”上的赠言又有卒章显志之效。
8.文本一中的“复述小说”是联结人物情感的关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9.文本二中法朗士的观点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 (“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意图是交代时代背景”理解有误,这些内容除了交代时代背景,也是情节安排的需要。)
7.(3分)B(“在所有的情节转换之处都有承上启下的句子”说法有误,并非所有的情节转换之处的句子都承上启下。)
8.(5分)①“他”复述小说收获了爱情,并让妻子多年来一直爱“他”。②“他”复述小说收获了亲情,得到女儿的挚爱。③“他”与曾老师因复述小说而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文本二中法朗士的观点是:借助读者的阅读体验,文学作品才能变成活跃生动/阅读文学作品需要读者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阅读文学作品需要读者的再创造。
②文本一中女儿将男朋友“写得很臭”的小说复述给爸妈听,让爸妈很满意,说明她的复述让平庸的原作变得活跃生动/说明她的复述有精彩的再创造。
③曾老师和“他”的复述不是重复原作,而是有所增减、夸张、渲染、回避、凸显,更加精彩,说明他们的复述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5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