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山水雄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山水雄文
祝勇
清人张潮尝云: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大地之文章。如果把张家界当作一篇文章的话,这篇文章写得太奇。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太不遵循常理,却又太美,美得令人意外,令人一朝相见,便永世难忘。
不知是谁挥动一支放浪不羁的健笔,信马由缰,有意无意之间,随手书写下这旷世不朽的佳篇。你看那些刺破青天的峭壁,在岁月中剥蚀的石崖,便是它在天地间透明的宣纸上奔走的笔触,悠远而苍凉,坚挺而轩昂。浓墨丰盈处,草木环抱,郁郁葱葱;笔力枯瘦处,奇峰险拔,风骨独具。
要确定一下它的风格,那就非“雄奇”二字莫属了。有人说这里与云南的石林相似,“白马岩中出,黄牛壁上耕”,但石林太巧致了;有人说这里与广西的桂林仿佛,“云山一一看皆美,竹树萧萧画不成”,但桂林太婉秀了。张家界毕竟不同。它是一个博大无边而又浪荡不羁的魂灵,它折射出山川万物不拘束缚的自由天性。

一分钟以前,我还在想象着它的模样
――
这种想象令我在漫长的旅途中战栗难眠
――
仅仅是一分钟以后,我迈出车门,骤然惊觉自己已经站在深渊里了。周围层层叠叠的青山,瘦削,却高拔,如笔架上插着一管管狼毫毛笔,或者鞘中古旧斑驳的宝剑,或者泪痕斑斑的蜡烛……总之,即便倾尽记忆中所有动听的辞藻,仍会觉得无济于事。张家界已把天下文章作到了极致,任何超越哪怕是并驾齐驱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的。我感到一种失语的茫然。纵然从心底搜寻出几许古意,像清代李念兹“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这样的句子,还未出口,就已觉俗鄙不堪。
第一瞥就被它降伏,如同遭到棒喝,在经历了困厄的旅程之后猛然警醒。不像有的山水,开始就尽露平庸之笔,且回环曲折,久久不入正文。张家界从一开始就攫取了人们的灵魂。②
当然,在山门所见,尽管对于我们来说已是一种惊世骇俗的美,对于它自己,却仅仅是不经意间露出的一角侧影而已。走进山涧,那条清冽的金鞭溪牵引着我们前行,那便是它在文章中铺设的一条悬念,让我们在倦怠的时刻也不会忘记探求前方未知而且殊异的世界――
“神鹰护鞭”,那展开成一壁山崖的双翅只是让人初初领略张家界的手笔。
“千里相会”,那仙气缭绕的石顶也只是这繁复的华章中一个小小段落。
攀上“六合塔”眺望六合八荒,我渐入佳境。
到了“前花园”与“后花园”,才忽觉进入了文章的华彩段落,双手抓紧悬崖上的扶手,尽可能地探出身子从侧面鸟瞰由远及近层层叠叠的巨大石峰,在云霭中时出时没,脚下猎猎生风,伸手即可触天,那份兴奋,那份战栗,那份一生也难得获得一次的大视野,令人由衷赞叹造化之神奇。
当然,张家界还是讲究节奏的。为一睹无限风光而伫立险峰,惊出一身虚汗之后,有花香,有溪水,有山峦之顶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阡陌和寻常人家在等待着行者。人们不妨寻一户鸡犬人家稍坐,喝口凉茶,暂时安置一下惊魂,重新收拾一下信心,再鼓起勇气前行。
然后,是两峰之顶横夹一石柱的“天下第一桥”,勇者需从上走过,腿不能打战。不然,是无法闯过后面的“三关”的。那里是张家界的高潮与精华之处,没有比半途而废更令人遗憾的了。

患恐高症者莫往下看,你要为没人达到这样的高度而感到自豪。侧身从绝壁高处栈道般的石径一步一步蹭过去,便会体味君临“点将台”的快意了。
在张家界,永远不会预料步迈出去以后,会看到怎样的景物,也永远不可能估量出,在匆促的步履间,我错过了这篇文章中多少奇美的句读。
好在,不必刻意去寻,可圈可点的笔触俯拾皆是。渴望以自然的雄浑振作日益萎靡的灵魂的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他希望看到的所有景观,只要他的眼睛不倦,只要他的心灵够宽。
张家界着实是一篇雄奇的文章。④
它的好处还在于,我们还可以从许多种角度解读它。不信,你不妨从另一条路径深入进去,那又会是一种意趣,一种笔墨,一种写法。
文本二:
综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是“随”。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描摩,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工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在文章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是开头和结尾,在这一点上,诗文皆然。
(选自季羡林《漫谈散文》,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一篇写景游记散文,文章却侧重描写游人的感受,这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
B.文章第三段将石林、桂林和张家界相比较,突显了作者对张家界“雄奇”风格的偏爱。
C.文章多处引用古人的诗句,既强调了张家界的景物特点,又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文章语言整散结合,灵动而不失典雅;多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而不失气势。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①中破折号之间的内容补充说明了“我”未见张家界时的“战栗”,使“我”游张家界的心理感受更丰富。
B.句②中的“尽管”和“却”构成转折关系,“尽管”可以换成“虽然”,通过“我们”的浅知反衬张家界的博大。
C.句③中“你”的“自豪”不仅指走过“天下第一桥”的愉悦心情,更包含了站到了生命新高度的欣慰。
D.句④中称谓由泛指的“我们”转换到专指的“你”,旨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游历、解读张家界的兴趣。
8.某搜索网站提供的“节奏”含义有三:“原指音乐中长短不一的音符组合;喻指有一定规律的进程;专指有关礼仪的各种规定。”在具体语境中“节奏”还有其他专指含义,请根据本卷现代文阅读Ⅰ、Ⅱ,为该网站补充相关信息。(4分)
 
 
9.文本二中,季羡林先生强调散文应是“结构谨严之作”,请具体说明文本一是如何在结构上“狠下功夫”的。(6分)
 

 

答案:

6.C
7.B
8.人们内心深处的情调与律动;画作(中国画)线纹的飞动;画作(中国画)布局的虚实明暗;自然景观的特征变化。(共4 分。每点2 分,答对2 点即可)
9.①以“我”的游踪、感受变化作为行文线索;②把张家界比作文章,以文章的起承转合来写张家界的景色变化;③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严谨。(共6 分。每点2 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1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