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十八岁的哥哥》阅读练习及答案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八岁的哥哥(节选)
陈忠实
一家三口,围在老祖宗传留下来的方桌上吃早饭。
润生着实饿了,从鸡叫三遍起来下河滩直到现在,肚子里咕咕咕响,肚皮已经紧紧贴着脊梁骨了。他大口吞咬着又软又韧的发面馍馍,咔嚓咔嚓咀嚼着清脆脆水津津的萝卜丝儿,呼噜呼噜喝着甜腻腻油丝丝的包谷糁儿,真香啊!    
母亲不时停下筷子,爱怜地端详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似乎说,吃饭也像个男子汉了。
父亲的牙齿掉光了,拿在手里的一只馍馍,总不见减少,而润生已经吃掉三个了。他瞥一眼父亲艰难地咀嚼食物的样子,忽然意识到,父亲老了。他的因为牙齿脱落而深深陷进去的脸颊,他的被粗大的和细密的皱纹所网罗着的皮肤,他的昏暗而又板滞的眼睛,都表示他衰老了。看着父亲的神态,润生忽然想到一条橡皮绳,一条失掉了弹性的疲惫不堪的橡皮绳。
润生忽然记想,从早到晚,父亲从屋里忙到地里,又从地头忙到槽头,一天里很少能看见他有闲闲散散的一刻。他很少到人窝里去扯闲话,也很少赶集上会,牛棚和猪圈是他陶醉的游艺宫……突然之间,他强烈地意识到父亲竞是如此的衰老,那松弛的肌肤和疲惫的身休里,再也爆发不出强劲的力量了。超 然 客 公 众 号
他的心里翻腾起来,有一股什么冲动在翻腾,应该接替父亲了,凭那样衰老的身体,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作为了,他是这个家庭里的最小的也是唯一的男孩子,六个姐姐,像硬了翅膀的燕子,一个接一个离开了这个老窝儿,忙她们的日月去了。他才是这个小院的真正的主人。房子太破太旧了,被烟火薰成黑色的屋梁和椽子,不断地有虫蛀的粉末飘落下来,阴雨天常常滴滴嗒嗒地漏下黑红色的水珠。四方木桌,直背靠椅,有的断腿,有的缺角,都像父亲一样出尽了力气,古旧而衰老了。应该有新的住房和新式的家具,彻底改换这一切了,村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房,添置了新式衣柜和台桌,年轻人已经拆除了土炕,换成钢筋弹簧床了。改换和更新这个小院的房屋和设备,舒舒坦坦地生活,已经不能指靠父亲了,得由他来干。
“润娃,听说你当了啥‘会长’咧?”父亲已经点着烟锅,慢腾腾地问,“有没有这事?”
“嗯。”润生点点头。
“��!咱们祖辈三代没人当过官,你当了,改了咱的门风��!”父亲半是喜悦,半是揶揄地说,“咱们润娃有才魄哩!”    
“那是民间劳动组织,不算官。”润生给父亲解释,“责任制实行以后,农户之间发生了多种形式的联合,以便适应生产的发展……”
“不管算不算官,总带着个‘长’字嘛!”父亲蔫不拉几地说,“我这辈子也挂过一回‘长’字……倒给吓得……”
润生尚未出生的时候,父亲当了农业社的一个生产队长,到乡上去开会,要他“放卫星”
①,别人都“放”了,他却从会场吓得逃跑了。待他心惊胆战回到家里的时候,曹村农业社已经有新任队长执政了。他进了饲养场,直到前年牲畜下户,他才挟着那一卷铺盖回到自家屋里。他的胆小,因此而出名,他的当队长的轶闻,长久地留在曹村人的记忆中,他自己当然也不能忘记……
“你想干不想干?”父亲问。
“众人……硬推举我……”润生答。
“那当然,是众人瞅中了你。我问你一句话――”父亲认真地说,“和村长相比,谁领导谁?”
“当然……村长领导我……”
“你干不出好下场。”
“为啥?”
“一句话,那人不是个正路货。再甭多问了。”父亲说,“我跟他在一个队里三十年了,还看不清一个人吗?”
“他当他的村长,我捞我的石头,只要按国法交税,跟他没啥关系嘛!”润生无法想象,村长究竟是怎么一个歪路货。
润生张不开口了,瞅着父亲的皱皱巴巴的脸,他无法探知,父亲那一道道横的竖的深的浅的皱纹里,究竟隐藏着多少忧虑?既无法估计,也无法说服父亲。他不在意地说:“没啥。爸,这个‘会长’不算啥官衔。能干我就干,干不了拉倒。你甭担心害怕。”
“众人信服你,你就干吧。”父亲已经站起身,走到门口又转过头,“凡事甭叫人指脊背骂祖先,你已经长大了。就是这话!”    
润生放下筷子,看着父亲走出屋子。心里涌涌波动,他已经长大成人了。是啊,十八岁了!众人已经向他委以“会长”的重任了!今天无论如何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他在众人眼里不再是一个不懂事的毛娃娃了,而是一百多个捞石头的庄稼人所寄托着希望的青年了。从不懂事到懂事,从昨天到今天,他第一次在生活中担负起责任来,而且是众人的责任。他第一次明显地意识到父亲老了,强烈地感到他在这个小院里的责任。人生的旅途中的第一个重要的驿站,他就要驭马奔驰了。
润生走出屋门,
心里第一次有沉重的责任感了。人生的多么奇妙、多么重要的第一次觉醒!
(有删改)
[注]①在“大跃进”中各地浮夸风盛行,虚报夸大宣传粮食产量,后将在各行各业中发生的类似行为统一称为“放卫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鸡叫三遍起来下河滩”写出了“捞石头”重体力劳动的艰辛,也体现出润生的踏实肯干。
B.父亲的牙掉光,咀嚼食物艰难以及父亲疲惫不堪的身体,让润生心生悲凉,更让他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C.“众人……硬推举我……”表明润生对其“会长”职位并不情愿,但出于对乡亲们的责任感而只能选择接受。
D.因正直、胆小,父亲在乡上开会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放卫星,结果队长职务被取缔,还受屈进了饲养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用几个拟声词和叠音词描写润生狼吞虎咽的吃饭情景,用一个劳动青年的饥饿来暗示时代背景。
B.除使用形容词修饰外,作者还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描写父亲的皱纹,刻画出父亲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
C.小说穿插一段父亲回忆当生产队长的情形,照应前文“半是揶揄”的态度,为后文父亲警诫润生做铺垫。  
D.小说讲究“方寸之间见天地”,从“生产队长”到“会长”“村长”的称谓变化折射出农村体制的变迁。
8.润生“心里第一次有沉重的责任感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产生这种“沉重的责任感”的原因。(4分)
9.在高三“18岁成年礼”班会课上,班主任要求大家一起阅读这篇小说,并给此文写一篇文学短评,甲组的关键词;“成长・责任”。乙组的关键词:“父亲・力量”。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答案:

6.C“众人……硬推举我……”这是润生在父亲面前谦虚的说辞,面对乡亲们的信任,润生有一定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此处的语言描写不能表明润生对其“会长”职位的不情愿。    
7.B文中描写父亲皱纹主要有两处:“他的被机大的和细密的皱纹所网罗着的皮肤”“父亲那一道道横的竖的深的浅的皱纹里,究竟隐藏着多少忧虑”,从这两处看,没有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8.①家庭原因:看到父亲的苍老与家里的残破,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小院的顶梁柱,需要担起兴家的重担。乡亲的信任:一百多个捞石头的庄稼人推举他当会长,把希望寄托于他,他有带领大家致富的重大责任。
③父亲的嘱托:“你就干吧”“你已经长大了”,这不仅是父亲对他的叮咛嘱托,更是对他的信任和期待。
[解析]本题属于内容分析概括题。究其原因,应该包括家庭、乡亲、父亲三个方面。(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9.甲组:①本文标题是“十八岁的哥哥”.十八岁意味着成年,全文以润生的思绪与对话为线索,展现了润生的成长。成长赋予润生责任感:成长使他明白自己应该接替父亲,成为小院的主人;成长让他有勇气承担“会长”的重任,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③责任感是润生成长的体现:润生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毛娃娃,而是一个能挑起家庭重担和被众人寄托希望的青年了,这份沉重的资任感是润生成长的体现。
乙组:①父亲的身上有着农民最质朴的力址,他勤劳朴实、任劳任怨地撑起这个家庭,成为顶梁柱.
②父亲有着那个时代最难能可贵的精神力量,面对浮夸的作风,他宁愿放弃“队长”职位也要坚守实事求是的作风“甭叫人指脊背骂祖先”是他正直行事的做人原则。
③润生的成长离不开父亲所给予的力量,而衰老的父亲爆发不出强劲的力量,也激励着润生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父亲的力量给予润生成长的方向和动力,父亲的精神对润生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解析]18岁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问点,成长与责任有关,有了责任感就表明成长,成热了。基于这样的逻辑,拟出三个要点。父亲身上主要有三种力量:家庭责任感实事求是的处事作风以及勤劳、朴实的精神品格。这些都带给润生以影响,润生也继承了父亲身上的这些精神品格。(每点2分,共6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5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