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知识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缅怀(miǎn) 东
皋(gāo) 雕
镂(lòu)
舳舻相接(zhóu)
B. 呢
喃(nán) 瓦
楞(léng) 带
挈(qì) 伛
偻提携(lǚ)
C.
阎王(yán) 崩
塌(tān)
冗杂(rǒng)
阡陌交通(qiān)
D.
贮藏(zhù)
羸弱(léi)
伶仃(líng)
怏怏不乐(yàng)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舳舻相接(zhóu)――zhú;
B.带
挈(qì)――qiè;
C.崩
塌(tān)――tā;
故选D。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抖擞 热忱 视察 明知故问
B. 蜿蜒 辱没 炼达 自圆其说
C. 凋零 心绪 枝节 随身附和
D. 铸就 炊烟 振撼 如雷贯耳
【答案】A
【解析】
【详解】B.炼达――练达;
C.随身附和――随声附和;
D.振撼――震撼;
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电影发布会上,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回想起70多年前的那场
触目惊心的战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B. 《十二风舞志》本是一部舞界奇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淡忘,现在已逐渐散佚,令人
痛心疾首。
C. 虽然水下考古困难重重,但是孟原召没有
浅尝辄止,而是择一事终一生,不断探索,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D. 首届世界龙舟联赛福州站在浦下河龙舟池开赛,参赛者们
正襟危坐,挥桨竞渡,斗志昂扬,“逐浪”端午。
【答案】D
【解析】
【详解】A.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 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痛心疾首:多指对人或事的痛恨,也指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悔恨。这里用来表达悔恨的心情,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与龙舟联赛时所描写的“挥桨竞渡,斗志昂扬”这一语境不符。
故选D。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贵州威宁地区每年入冬时节的“烤茶”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抵御山区冬季严寒。
B. 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牢记前辈学者的嘱托,坚守大漠四十余载,为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奉献了他们的青春。
C. 由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应对粮食危机的重大技术突破,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
D. 近年来,有些地方对“历史名人故里”的争夺,成为是否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当地经济热度的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主要方法”;
C.语序不当,应该将“应对粮食危机的重大技术突破”与“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位置互换;
D.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故选B。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书即书信,古时又称“尺牍”“尺素”或“信札”。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我们学过的《诫子书》《与朱元思书》都是古人的书信。
B.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惊艳世界。如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选择了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现白露时节。
C.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曾荣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自由颂》《园丁集》《飞鸟集》等。
D.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写于陈毅同志负伤被围梅岭之际。这组诗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 告白,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C.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自由颂》不是泰戈尔的诗集。故选C。
6. 德阳市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作品展示活动即将举行。本次活动展出的作品创意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实践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要求:内容符合主题,语言凝练,有宣传效果,不超过18个字。
【答案】示例:美育实践生根校园,创意作品结出硕果。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因而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本题的宣传标语要围绕主题“艺术实践工作坊作品展示”,从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方面拟写作答。如:展现艺术文化风采,构建和谐特色校园。答案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