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名著阅读(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四、整本书阅读(8分)
整本书阅读中,序言和目录可帮助我们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请根据以下两本书的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按要求完成小题。
《经典常谈》目录
《朝花夕拾》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狗・猫・鼠》
《周易》第二
《阿长与<山海经>》
《尚书》第三
《二十四孝图》
《诗经》第四
《五猖会》
“三礼”第五
《无常》
“春秋三传”第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四书”第七
《父亲的病》
《战国策》第八
《琐记》
《史记》《汉书》第九
《藤野先生》
诸子第十
《范爱农》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23. 根据《经典常谈》遵循的“经、史、子、集”编排标准,以下分类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论语》十二章     《孟子》三章         《诗经》二首
B. 史:《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周亚夫军细柳》
C. 子:《庄子》二则       《醉翁亭记》         《愚公移山》
D. 集:《出师表》         《陋室铭》           《石壕吏》
24. 子瞻中学文学社将开展《朝花夕拾》的“主题阅读”分享会,请你按照示例,重新拟定一个主题,选出相应篇目(不少于三个),阐述分类理由。
拟定主题
篇目名称
分类理由
童年的“趣”与“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
在百草园嬉戏,得到《山海经》的惊喜,对庙会的好奇,这些是童年的“趣”;而与百草园离别,隐鼠被误踩,被要求背书而耽误看戏,这些又是童年的“憾”。
 
 
【答案】23. C    24. 示例:拟定主题:孩子的“爱”与“憎”
篇目名称:《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琐记》
分类理由:对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表达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这是鲁迅的“爱”。鲁迅父亲临死时,衍太太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父亲走的不安宁;鼓励小孩子吃冰;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表现了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人。这是鲁迅的“憎”。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掌握。
C.有误,《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不属于《经典常谈》中的“子”类;
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答时,我们可以按照示例,重新拟定一个主题,选出三个相对应的篇目,阐述这样分类理由的即可。
《朝花夕拾》中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据此可以拟定活动主题:“温馨”与“理性”,选择三篇文章《无常》《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深受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是由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而“无常”便是小鲁迅在“家乡赛会”上众多鬼物中最愿意看的。此文有他家乡的赛会风俗;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分类理由:无常看到母亲哭死去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给予鲁迅关心和帮助,让人感觉到快乐、温暖,这些回忆是“温馨”的;通过“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表达对封建孝道的批判。这批判是“理性”的。
可据此作答即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上午9:20
下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上午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