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著阅读(8分)
19. 八年级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一部红色经典,以加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认识。我会选择《________》,因为与其他虚构的红色作品不同,这部书是一位外国记者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________作品。该书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和“________”等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伟大军事壮举。
【答案】 ①. 《红星照耀中国》 ②. 纪实 ③. “四渡赤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根据“红色经典”“红军长征”“这部书是一位外国记者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的提示可知,第一个空应填《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书中记录了他对于中国工农红军的采访和考察,是了解红军长征的纪实性文献。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斯诺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因此《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描述的长征中极为重要的事件有:四渡赤水河、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四渡赤水河战役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役,该战役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政策,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川黔滇边境围歼红军的嚣张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渡金沙江讲的是中央军委干部团的同志接受了夺取皎屏渡的任务,经过七天七夜,红军主力靠着七艘小船从容过江,从而牵制了敌人的部分兵力的故事;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中西部成功渡过大渡河后,为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火速夺占泸定桥,二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踩着铁链,沿着布满子弹和火墙的铁索夺取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包围占领泸定桥。
20. 中国古典小说善于塑造人物,很多人物形象都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但从节选的片段中读到的形象往往不及阅读整本书之后全面。请从下面A、B选项中任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说一说读了整本书后对该人物“新”的认识。
A孙悟空――《三调芭蕉扇》――《西游记》 B武松――《景阳冈》――《水浒传》
示例:
《范进中举》里,范进给我的印象是:唯唯诺诺。
阅读《儒林外史》整本书后,我“新”的认识是:他唯唯诺诺,且无知无耻。
我的理由是:他连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都不知道,却到处卖弄自己的学问,希望别人仰慕他。
|
【答案】示例一:A选项:孙悟空《西游记》
《三调芭蕉扇》中,孙悟空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勇敢。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后,我“新”的认识是:孙悟空不仅机智勇敢,而且忠诚坚定,具有深厚的佛学智慧和对师傅的忠心。
我的理由: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无数次救师傅于危难之中,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对佛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唐僧的忠诚,都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深刻。
示例二:B选项:武松《水浒传》
《景阳冈》中,武松给我的印象是勇猛果敢。
阅读《水浒传》整本书后,我“新”的认识是:武松不仅勇猛果敢,而且正义感强烈,具有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弱者的同情。
我的理由:武松在《水浒传》中不仅打虎英勇,更在多次事件中表现出他的正义和仁义,如为兄报仇、帮助贫苦百姓等,这些都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感人。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要求仿照示例,从下面A、B选项中任选一个人物,说一说读了整本书后对该人物“新”的认识。首先分析示例《范进中举》中范进的形象。范进在《儒林外史》中的描写,初读可能只注意到他的唯唯诺诺,但通过阅读整本书,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无知和无耻,以及他对名声和地位的渴望,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和批评。据此选项中任选孙悟空或武松中一个人物,仿照示例结合整本书谈对该人物“新”的认识。
示例一:A选项:孙悟空《西游记》
《三调芭蕉扇》中,孙悟空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勇敢。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后,我“新”的认识是:孙悟空不仅机智勇敢,而且面对困难,忍辱负重,接收磨难,积极乐观面对挑战。
我的理由:在取经的路上千难万险,遇见再多的妖魔鬼怪,孙悟空从不畏惧退缩,总是积极乐观、勇往直前。这在和唐僧,八戒的比较中显得更加突出。如迎战红孩儿、大战黄袍怪,有好几回,唐僧八戒沙僧都被活捉,但他坚持战斗,怀着必胜的信念,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精神,最终反败为胜。
示例:B选项:武松《水浒传》
《景阳冈》中,武松给我的印象是勇猛果敢。
阅读《水浒传》整本书后,我“新”的认识是:武松不仅勇猛果敢,而且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我的理由:《水浒传》中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武松不畏强暴,敢于横扫邪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在招安问题上,他是第一个主张接受招安,但在残酷的现实中,经历了与统治者的复杂尖锐的斗争后,他对招安的认识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第一个反对接受招安,这体现了他思想上巨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