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社组织“读西游,话人物”题诗活动,请你根据短诗内容,对应小说人物。(2分)
①
涉水翻山夕阳,载僧西去蹄扬取经万里忠心在,任凭风吹鬃长。 |
②
黄发金箍火睛,虎皮腰裙铁兵。天宫地府难辨,如来面前真形。 |
③
三尖两刃枪,奉命战猴王。如影随形变,倒比大圣强。 |
④
翠云山洞一裙钗,恼怒悟空两战开。青锋抵敌铁棒勇,�t�i借得芭蕉来。 |
(2)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适合 与 并用的方法。若当作励志故事来读,本书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不超过50字)(3分)
答案:
(2) ①. 精读和略读 ②. 示例:《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意志告诉我,通往理想的路虽然很崎岖,只要矢志不移,终究会抵达梦想。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
第一空:结合“涉水翻山夕阳,载僧西去蹄扬。取经万里忠心在,任凭风吹鬃长”,其中“载僧西去蹄扬”指的是“鹰涧愁意马收缰”这个情节,在鹰愁涧将唐僧的白马吞进肚子里,悟空独自与小龙打斗,小龙不敌躲藏起来,后来观音菩萨前来收服小白龙,将它变成白马,驮负唐僧西去取经。后来唐僧被变为虎精,是白龙马劝八戒去找悟空救师傅的。该人物指的是白龙马。
第二空,“黄发金箍火睛,虎皮腰裙铁兵。天宫地府难辨,如来面前真形”,指的是真假美猴王的故事。真假悟空打斗起来,沙僧难辨真假。真假悟空找观音、天宫的照妖镜和唐僧都难辨真假,他们又到幽冥界,地藏王菩萨让谛听兽听真假,谛听兽不敢明说,只能让真假猴王去如来佛祖处,如来辨出假悟空就是六耳猕猴,用金钵盂罩住,悟空将其打死。故填:六耳猕猴。
第三空,“三尖两刃枪,奉命战猴王。如影随形变,倒比大圣强”指的是“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个情节。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众神去捉拿他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小圣二郎神前去和他斗法,二郎神使用三尖两刃枪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琢,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故填:二郎神。
第四空:“翠云山洞一裙钗,恼怒悟空两战开。青锋抵敌铁棒勇,�t�i借得芭蕉来”指的是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唐僧师徒前往取经时,被火焰山挡路,悟空在翠云山前与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罗刹女只得将假扇借给悟空。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骑金睛兽,变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骗得真扇,不曾想到真扇又被牛魔王变成八戒,骗回了。在众护法神将帮助下,牛魔王败走。悟空用罗刹女交出的宝扇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故填:铁扇公主或罗刹女。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和理解小说主旨。
第一小问,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首先精读就是细读。想一想,有些故事的前因后果,比如:孙悟空第一次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这与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有关。 精读就是精思。阅读时要理清故事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精读就是鉴赏,阅读时要将好的描写圈画出来。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再如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总之,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结合运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二小问:《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其中励志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唐僧坚定不移要前往西天取经;孙悟空遇到妖魔鬼怪的时候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猪八戒面对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坚持战斗等等事例都可以当作励志故事来读。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示例:
《西游记》中孙悟空迎战妖怪给我的启示是,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战胜困难。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