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枣庄山亭区中考一模)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B.颔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有望月转入抒情,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两句诗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9.诗题中有“月”,作者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写了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

8.B9.描写了鼓声和雁声。点明了月夜的背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
【解析】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颔联“雾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虚写景致,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故选项“‘月是故乡明’一句实写眼前明月”表述有误。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即描写了鼓声和雁声。诗歌的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由此可知,这两句诗点明了“月夜”的背景,渲染了冷落、沉寂、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凄凉的心情。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3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