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入蜀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6、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3分)
A.两岸连山,略无
处    宫
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B.仰视天如匹练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C.有时
发白帝         
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人大呼于旁
泉出      出
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18、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4分)
 
 
答案:
 
16C  【解析:C.“朝”均为早晨,名词    A.“阙”同“缺”,动词    楼阁,名词  B.……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然而,连词  D.就,连词    如果,连词】

17D  【解析:A.“亭午”理解错误  B.“虽”、“御风”理解错误  C.“盖”理解错误】

18、①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2分)

②特点是高耸、陡峭、崖壁平整(2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09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