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2023年浙江省嘉兴、舟山市中考题)

一、综合性学习
为提升同学们的劳动素养,学校拟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请你参与相关活动。
【任务一  布置文化墙】
1.为宣传农耕文化,筹备组准备在基地围墙上配上相关图画,请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
综合性学习(2023年浙江省嘉兴、舟山市中考题)
组长:我认为可以在墙上画常用农具。看,这是我画的。
你:好主意!同学们不一定认识这几种农具,我来注一下拼音,再用汉字写出来。
(1)(chú)______头(2)______(lián)刀(3)铁(qiāo)______
组长:不错啊!这三个字有不少共同点,你是否也有发现?
你:考我?这难不倒我,我可以从造字法、部首等角度去探究发现:(4)______
2.筹备组准备在墙上配一副对联。组长写好了上联“麦浪涌绿波  稼穑园前留愿景”,三位组员各自对了下联,请你挑选最合适的一个(   )
A.犁轻耕沃土  古今黎庶乐耕耘 B.田风传野籁  桑麻事内话来年 C.农桑扶社稷  千载耕耘皆事业
【任务二  命名种植园】
3.下图是劳动实践基地规划图。请你从古诗文中寻找灵感,参照B园区的命名方式,给C或D园区命名,并解说你的创意。
古诗文提示:《钱塘湖春行》《卜算子・咏梅》《桃花源记》……
综合性学习(2023年浙江省嘉兴、舟山市中考题)
 
规划方案:基地分为4个园区,分别种植粮食作物、蔬菜、树木和花卉。
命名解说:B园区种植蔬菜,取名为“蔬乐园”,创意来源于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中的“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用“蔬乐园”命名,既点明此处种植的是蔬菜,又能体现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到的快乐和收获的满足。
【任务三  说服好朋友】
4.学校决定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基地的管理。朋友小舟表示:我们平时学习忙,没有时间;再说也没种植经验,不能参与管理。请你说服他。
班级开展“文化传千古,非遗焕新彩”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何让非遗焕发新彩?让我们从这次活动开始,成为非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一起去探索打开非遗的无限可能。
独家采访: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加入非遗名录?
让我们来采访一位名录上的“老前辈”,听听它的看法。
受访者档案姓名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居住地  浙江、福建等
年龄  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距今已近千年
特点  不用钉,不用铆,不需要桥墩桥柱支撑,桥身坚固,造型别致
成就  中国桥梁建造技术的“活化石”,技术含量之最;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
采访问题:______我不认同。我诞生于古代“舟楫不通”的生存难题之下,是古人在与水的共生中探索出的发明创造。我和我的非遗伙伴们,都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实践与创造的结晶。如果任由我们消失,那么失去的将是整个民族的历史支撑。
您加入非遗名录的初衷是什么呢?
师徒之间口传心授,家族手艺代代相传,曾经是我们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但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我们的关注和需求越来越少,愿意了解、学习非遗的人更是少见。无人传承就意味着消亡,为了获得更多的重视和保护,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受访者“讲述”:加入名录,非遗会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受访者还“讲述”了它加入名录前后的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加入名录前
加入名录后
明清时期
2008年
仅浙江、福建境内就有200多座木拱桥掌握营造技艺的工艺世家有30多个以此为生的工匠有500多人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
1949年―2000年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拱桥不能通行载重车辆、无法适应现代交通需求上百座木拱桥因自然或人为原因损毁,剩余数量不足100造桥工匠相继改行或去世,剩余人数不足60,技艺面临失传风险
2009年至今
政府大力支持,出台各种保护方案和措施专业的木拱桥施工队成立,负责维修、重建和新建木拱桥
传承基地兴起,成为新桥和新工匠的摇篮
木拱桥文化走进校园,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
(选自2022年5月《课堂内外(初中版周刊)》有删改)
焕发新彩:打开非遗,有哪几种方式?
保护非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从非遗名录里走出来,在人们的奇思妙想下,焕发新的活力。
打开非遗  浙江实践
方式
实例
意义
非遗+研学
桐乡姑嫂饼制作
姑嫂饼与研学结合,使研学不止是旅行体验,更能让人亲身参与它的制作,真切感知到它背后的人文底蕴和教育意义,从而乐意学习姑嫂饼的制作技艺,让它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非遗+演艺
“印象西湖”实景演出
独特的舞蹈、音乐、服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非遗元素,借由“印象西湖”进行实景演出,来充分展现这些非遗的文化精髓,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提升我们高雅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文创(民宿、节庆
 
任务一  学会采访提问
5.根据受访者“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回答,补写出第一个采访问题。
任务二  设计打开方式
6.舟山也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借助材料,结合生活经验,为“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设计一种合适的“打开方式”,简要阐述做法及意义。
【链接资料】
舟山渔用绳索结是渔民在长期渔船作业、网具制作及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的绳结。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传承于海岛民间,是海岛特有的手工技能,是先辈传给我们的宝贵的非遗文化。
综合性学习(2023年浙江省嘉兴、舟山市中考题)
任务三  理解活动目的
7.你认为班委组织这次探究活动,最想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
A.鼓励同学们参加研学活动,体验非遗魅力 B.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变化
C.使同学意识到要保护非遗,让它焕发新彩 D.宣传保护非遗的重要意义
任务四  思考非遗未来
8.班级就“如何阻止非遗的消亡或失传并让它焕发新彩”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请你综合思考,参与讨论,就这一话题发表看法。

 

 

 

答案:

1. 锄     镰     锹     示例1,都是形声字,左边是形旁,右边是声旁。都是左右结构。都是“钅”偏旁。示例2:都是形声字,都用了“钅”偏旁。示例3:这几个字都是“钅”偏旁,由此可推断这些农具是铁制造的。    2.B    3.示例1:C园区取名为“树怡园”,该名称创意来源于白居易《钱塘潮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树怡园”命名,既点明这里种的是树,还含蓄地表现了学生在该园区劳动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和怡然自得的美好心情。
示例2:D园区取名为“如香园”,该名称出处为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如香园”为名,园名富有美感,既含蓄点明这里种的是花,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师生高雅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示例3.D园区取名为“落英园”,该创意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诗人笔下的桃花林,芳草遍地,落花纷纷,美不胜收。用“落英园”命名,富有文化气息,不但点明这里种的是花卉,还能表明我们在基地里能欣赏四季花卉,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4.示例:小舟,参与基地的日常管理,能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劳动素养等。你说没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去基地。我们确实没啥经验,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在实践中学习,积累劳动经验,增长各种本领。通过劳动实践和参与管理,我们既能学到本领,还能在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精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们一起去吧!你说好吗?
【解析】1.考查字形。
锄头,chú tou,南方用的形状像镐的农具。
镰刀,lián dāo,弯钩形刀,有一短柄,装有短木把,用于割庄稼或割草。
铁锹,tiě qiāo,一种扁平长方形半圆尖头的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的构形工具。
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字都是形声词,都是左右结构。左边表意,右边表声。从部首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字都是“钅”偏旁,说明这些家具都是铁制的。
2.考查拟写对联。
下联末字应为一声或二声。C项末字为“业”,四声,可排除。
上联后半句“稼穑园前留愿景”是一个偏正结构。A项中的“古今黎庶乐耕耘”是一个主谓结构。B项中的“桑麻事内话来年”是一个偏正结构。
故选B。
3.考查拟名的能力。开放类试题,结合相关诗句与种植类型拟写,言之成理即可。
C园里种的是各种树木。《桃花源记》中有“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由此可拟名为“桑竹园”。不仅点明了这里种的树,还含蓄的表明了这里有着如世外桃源一样的美好风光,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怡然自得。
D园里种的是花卉。《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由此可拟名为“迷花园”。不仅点明这里种的是花,而且还表明这里种的花卉品种众多,有让人眼花缭乱之感。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赏花的乐趣,也能在赏花中愉悦性情,陶冶身心。
4.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针对小舟提出的“我们平时学习忙,没有时间;再说也没种植经验,不能参与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劝说即可。如:小舟,参与基地的日常管理,不仅是紧张的学习之余的一种有益的放松,也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与独立能力。你说平常学习忙,没有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等时间去基地。另外,你说自己没有种植经验。所以我们才要通过在基地劳动积累劳动经验,增长各种顶不住呀。通过劳动实践和参与管理,我们学到了劳动技能,意志也会得到锻炼。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我们一起去吧,好吗?
5.很多人觉得非遗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没必要花力气去保护和拯救,对此,您怎么看呢?

6.示例一: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可以是“非遗+文创”,可以将渔用绳索结制作成杯垫、钥匙扣挂件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供人们家常使用。这种打开方式,可以让凝结了祖辈渔民经验和智慧的绳索结来装点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绳索结,感受它的魅力,愿意学习它的技艺,从而使它得到传承,焕发出新的活力。
示例二: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是“非遗+演艺”。通过“印象普陀”演出,展示有关绳索结编织的故事、技艺等,让人们在生动的故事及直观的表演中,了解渔绳结的由来及编织方法,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渔歌号子、渔用绳索结等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7.C  

 8.示例:要阻止非遗的消亡或失传,非遗传承人要积极申请,早日加入非遗名录,以得到重视与保护;政府部门要积极支持,主动作为,出台各种保护方案与措施;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将非遗文化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让更多的人学习传承;同时,非遗传承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发、创新非遗的打开方式,如将非遗和研学、民宿、文创、节庆、博物馆等融合,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各个层面的人们积极参与、体验非遗,享受非遗带来的生活之美,这样非遗才能焕发新彩,不断传承下去。
【解析】5.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
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我不认同。我诞生于古代‘舟楫不通’的生存难题之下,是古人在与水的共生中探索出的发明创造。我和我的非遗伙伴们,都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实践与创造的结晶。如果任由我们消失,那么失去的将是整个民族的历史支撑”可知,受访者的观点为:非遗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实践与创造的结晶。如果任由非遗消失,那么失去的将是整个民族的历史支撑。从“我不认同”可知,采访者的问题应与受访者的观点相反。据此回答即可。
示例:有人认为非遗已经远离我们的时代,没有必要保护和继承,对此,您怎么看?
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可知,非遗的打开方式有:非遗+研学;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答题时,任选其中之一回答即可。
示例一: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可以是“非遗+研学”,可以设立“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研学基地”,让学生参观舟山渔用绳索结展览,观看非遗传承人编织绳索结表演,让学生学习编织绳索结,通过参观和实践,让学生对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示例二: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可以是“非遗+文创”,可以将渔用绳索结制作成手机挂饰、创意项链等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让日常生活用品融入渔用绳索结元素。这种打开方式,可以将渔用绳索结这一非物质遗产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从而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示例三:舟山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的打开方式可以是“非遗+演艺”,通过“印象舟山”实景演出,再现舟山先辈们制作绳索结及出海捕鱼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舟山人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创造力,从而提升我们高雅的审美情趣,把渔用绳索结等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根据活动主题“文化传千古,非遗焕新彩”可知,班委组织这次探究活动,最想达成的目的是使同学意识到要保护非遗,让它焕发新彩。
故选C。
8.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及拓展延伸。
答题时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见解,围绕“如何阻止非遗的消亡或失传并让它焕发新彩”作答即可。
示例:①政府部门应该制定非遗保护的相关政策,切实做好非遗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②政府部门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摸查、挖掘 、保护工作;③政府部门要加大非遗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大非遗文化的宣传,将非遗文化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让更多的人学习传承;非遗传承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发、创新非遗的打开方式,如非遗+研学、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等,让非遗融入人们的生活,这样就能阻止非遗的消亡或失传,让非遗焕新彩。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下午4:28
下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下午4: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