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游天平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河南省中考题)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翌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尤清泻”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始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14.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5.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16.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4分)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
  ①  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
 ② ,后来途经槐林,  
③ 
 ④ ,夜宿于连云阁。

 

 

答案:

(一)(共11分)
13.C(2分)
14.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意思对即可。2分)
I5.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意思对即可。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共3分)
16.①潭周边景物②中午到达桃林村③下午在环翠亭休息④傍晚到达明教院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2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