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
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河水汤汤 汤成难
河水流到父亲这儿的时候,就变得温和了。用父亲的话说,没有了脾气。水面上闪着细碎的波纹,白亮亮的。它在晒着肚皮呢,父亲总是这样说。父亲所说的“它”就是这条通天河。
这是一段父亲饲养的河流。
父亲的船憩在岸边,或者漂浮在河中央,过河的人喊上一嗓子,声音贴着水面颤悠悠地过来了,父亲转过身,拾起桨向岸上划去。没人过河时,父亲就把桨收到船上,两只桨交叉着,依在船舷上,和我的父亲一样沉默。
饲养一段河流最好的方法就是照顾好河岸。岸怎么修,水就怎么流。有一次我们发现堤岸上有一个豁子,河水正想从那儿溜走呢。父亲找来蛇皮袋,把泥土装进去,泥土便有了形状,压肩叠背地把河水管得妥妥帖帖。父亲说那些溜走的河流,最终都把自己弄丢了,他亲眼看见一条三米宽的河,在树林中被蕨类植物吃掉,还有一次看见一截河流被水泥路咬断了。父亲照料着河岸,生怕弄丢了一滴水。他在水边竖根杆子,杆子上系着绳子以标注水位,过些日子再来看,水位下去了很多,绳子在空中兀自飘扬。父亲坐在石头上望着河水发呆。那些日子父亲变得愈发沉默,他扛着铁锹走在河岸上,铲铲,拍拍,敲敲,从东边走到西边,又从西边走到东边,直到河岸和河水都被驯服了。到了小满,我们看见做标记的绳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了。父亲掬起一捧水说,你看,它们又跑回来了。再过一些时候,河水继续上涨,绳子淹没在水中,河面宽阔了很多,父亲坐在石头上,脸上溢出水光。这个时候父亲会向我讲述过去的事,父亲说从前的通天河比现在宽多了,从南岸划船到北岸需要半个钟头,当然,这是父亲童年时的通天河。现在呢,从南岸划到北岸只需十来分钟,父亲清晰地记得他的桨在水中只做了37次翻转运动,如果河面宽阔的话,需要56次。只有在某一年的冬天特别少,父亲的桨只要划动19下,船就靠岸了。父亲为此十分沮丧。
有一天,来了一支桥梁建筑队。和建筑队一同到达的还有几辆装载着各种机具的卡车,车轮在村道上轧出很深的车轱辘印,像铁轨一样伸向通天河。
这是一九九六,在通天河的历史上应该记下这个年份。
桥一天天长大,像横卧在通天河上的巨兽,相形之下,父亲和他的小船如同一只小甲虫。桥筑好了,来摆渡的人越来越少了,也很少再有人来河边洗衣淘米了。父亲心事重重,他不知道是不是桥把人与河水的距离拉开了,还是人们不再习惯亲近河水了,总之,他很久没有听到水码头上河水一样的欢笑声了。
是的,水码头――父亲更习惯称作水板凳――用木板或者石头铺成,村里的人从前都在水板凳上淘洗一年四季的食物和衣裳,世世代代如此。现在水板凳上居然长出了青苔,还有一处倒塌在水里。父亲用锹将青苔清理掉,又将活动的石头压紧,人走上去就稳稳当当了。从水板凳上回来,父亲并没有回到小船,而是去了村里,他先去了一个叫王彩凤的人家,站在她家贴着“日月千秋照,江河万古流”对联的门前。这个叫王彩凤的女人最爱去河边洗鞋了,她的嗓门儿总是很大,笑声水珠儿似的叮叮当当落在河面上。父亲的突然出现把她吓了一跳,她皱了皱眉问什么事呢?父亲支支吾吾,直到离开都没说出一句话。父亲又去了王国柱家,他看见王国柱挑水的桶正躲在旮旯里呢。父亲转身离开,接着,他又去敲了敲另外的几扇门,虚掩的院门内阒静无声,只有狗从里面迎了出来――它们的主人还没从桥那头回来哩。①父亲默默地往回走,头垂到胸口,嘴里一遍遍念着那句对联,像是和谁在怄气似的。
整个冬天父亲都在河岸上奔忙,将河岸又加高一尺。
第二年秋天时,渡口来了几个年轻的男孩女孩,他们是从城里过来的,经过通天桥时看到了摆渡船,很稀奇,②便像一群麻雀似的叽叽喳喳飞下来。他们要摆渡。
男孩女孩们麻雀似的跳上船,船一离开河岸,“麻雀”们就兴奋得尖叫,一个女孩踉踉跄跄从船尾去向船头,一个男孩向父亲提出要自己划桨,他对这种看似简单的运动正摩拳擦掌呢。男孩接过父亲的桨,费力地摇起来,船却原地不动,他转过身,把所有力气都用在对付其中一只桨上,结果,船在原地旋转,这又引起女孩儿们的一阵嘲弄和尖叫,他们前俯后仰,夸张地笑着,差点掉进河里。过了河心,小船才稳当起来。河面好宽哦,好像划也划不到岸似的,女孩感叹着。所有的河流都流向大海,男孩顿了顿补充道,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是同一条河。
啊,那这条河会连着亚马逊河吗?
对呀,还有尼罗河。
连着长江吗?
可是,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呢?
长江的源头是当曲河啊。
不对不对,沱沱河才是长江的正源哩。
男孩女孩们争论着,一阵风吹来,将他们的话毕毕剥剥刮落在水面上。父亲坐在船板上,认真听着,他第一次听到这些,仿佛听着祖上的传说一样。他拘谨地坐着,半开半闭的眼睛承受着阳光的猛烈倾泻。③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桨离他很远,他几次按捺住胳膊的下意识抬起――这种感觉使父亲有些不安,也有些难过。他成了被摆渡的人了。
日子向前流淌,从前和父亲做标记的绳子飘扬在空中。其实,早在大水之后,河水不断地逃走,现在从北岸到南岸只要划21次桨就到了。水位一天天矮下去,河流变得孱弱细瘦。父亲坐在石头上,看着远处的河岸――又被野草们统领了,密密层层的巴泥草、蓟草、莎草在午后的烈焰里噼啪作响,高涨的气温催生出许多奇怪的、阔大的锯齿状叶子,④它们繁复得不可思议,在河岸上大肆铺展,千百倍地繁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描写父亲眼中的通天河,亲切的用语体现出父亲对河流的深厚感情,自然引出父亲照顾河岸的叙写。
B.父亲在通天河上通过摆渡来谋生,照顾并曾经驯服了河流,但后来发了大水,河水逃走,父亲为此自责不已。
C.文中列举父亲的桨在水中进行翻转运动的次数变化,呈现出了通天河水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引发读者的思考。
D.村中王彩凤家张贴的对联“日月千秋照,江河万古流”,反映民俗,增添了文化气息,而且与现实比照鲜明。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的“默默”“怄气”,写出了父亲对村民不再亲近河水的不接受及难过。
B.句子②用“麻雀”“叽叽喳喳”展现了年轻的男孩女孩看到摆渡船时的好奇、兴奋。
C.句子③中通过对父亲动作和心理状态的描写,展现出父亲当时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
D.句子④大肆扩张的野草使河流变得孱弱细瘦,文章以此作结,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8.父亲在照顾河岸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情感体验。请结合文本前四段简要梳理概括。(4分)
9.汤成难曾说“我希望自己能写出时代发展中小人物身上的理想主义”,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 (“自责不已”有误)
7.(3分)D (“野草使河流变得孱弱细瘦”有误)
8.(4分)①满足:父亲把河流治理得“温和”“没有脾气”,父亲有成就感;②担忧:水位下降,父亲愈加沉默,担忧河流的现状和未来。③开心:水位上涨,河面开阔,父亲脸上溢出水光。④沮丧:通天河曾在某年冬天水量特别小,父亲很沮丧。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时代发展:河边修建了桥梁,摆渡人越来越少,昔日水码头人们洗衣洗菜热闹喧哗的场景不复存在;②理想主义:父亲执着于人们与水亲近的传统生活方式,依然坚守在河边摆渡,坚持照顾河岸。
(答出一点给3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