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注释】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人称为“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
7.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
B. 诗中“多情”一词将芭蕉叶拟人化,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
C. 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D. “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
8. 诗画摄影协会准备以《咏芭蕉》为素材制作一段视频,请你完善下面的拍摄脚本。
镜头
|
镜头描述
|
情感
|
镜头一:芭蕉叶叶
|
茂盛、层层叠叠的芭蕉叶
|
相思怀人
|
镜头二:叶舒叶生
|
(1)
|
|
镜头三:雨打芭蕉
|
(2)
|
|
【答案】7. D
8. (1)镜头描述:大的芭蕉叶舒展着,小的芭蕉叶生长着。情感:相思绵绵。(2)镜头描述:风雨吹打着芭蕉叶,芭蕉叶被打的低低的、颤颤的。 情感:愁怨风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理解。
D.“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意思是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所以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借芭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故题干“直接”二字理解错误;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和情感。
“镜头描述”是把镜头内的景物描绘出来,突出其特点;“情感”则是分析景物蕴含的情感。
结合“一叶才舒一叶生”的翻译“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可知,这里写出了芭蕉叶一片一片舒展、生长的样子,芭蕉叶中既有成熟的、展开的叶子,也有新生的、稚嫩的叶子,大小叶子参差有致。故可描述镜头:大的、舒展的芭蕉叶下是小的、嫩嫩的芭蕉叶。
结合“芭蕉叶叶为多情”和“自是相思抽不尽”可知,芭蕉叶被作者赋予了相思之情,芭蕉叶不断生长,就如同相思之情绵绵不断,故情感是:相思不断或相思绵绵。
结合“却教风雨怨秋声”意思“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可知,这里有风雨、有芭蕉叶这两个意象,诗句描绘了风雨吹打着芭蕉叶的画面。故镜头描述:风雨吹打着芭蕉叶,芭蕉叶被雨打的颤颤巍巍、高低起伏。
结合全诗可知,芭蕉叶象征着相思,风雨对芭蕉叶进行吹打,风雨对相思进行吹打,一个“怨”字写出了芭蕉叶对风雨的怨恨,也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如同风雨一般恶劣环境的怨恨。故情感是:愁怨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