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文阅读(16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上:统治者
10.(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或异二者之为( ) ②
乐民之乐者(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
A.
以刀劈狼首 B.
以伤先帝之明 C.
以我酌油知之 D.
以其境过清
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12.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共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14.【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三)古文阅读(16分)
10.(1)①或许,也许 ②以……为乐 (2)D
11.A
1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
13.C
14.(略,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