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1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
ㅤㅤ嗟夫!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ㅤㅤ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①枕路,是时范文正②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③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④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
自条叙:
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⑤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殍��:饿死的人。②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③术:方法,手段。④敖仓:敖,地名,秦时以敖地为仓,故称敖仓。⑤仰食于公私: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
①
所以宴游及兴造
9.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11.根据对甲段的理解,你认为乙段中的范仲淹符合甲段中“古仁人”的标准吗?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答案:
8.①探求; ②……的原因。
9.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10.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11.范仲淹灾年赈灾,不拘常理,想朝廷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不计个人得失,不畏监司,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符合古仁人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 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
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 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打开司农寺发放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此机会为民间兴利,这是先生的美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