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中考题)

(三)(共8分)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四季
替   B. 阡陌
通   C.
口称赞   D. 君子之
12、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下列对“闲人”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有雅趣的人。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B. 有闲暇的人。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
C. 被闲置的人。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
D. 被贬谪的人。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
13、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其一)
材料二
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词苑丛谈》)
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①
            ”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②
              ”的感觉。
 

 

答案:

11B    12D    
13、 ①. 物我两忘    ②. 留恋徘徊,似在仙境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0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