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沃田里的野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沃田里的野草
(加拿大)诺尔曼
白求恩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丁、褪了色的青布裤子。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他煎熬着,饱尝困苦。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这就是中国。
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袤无边的农田。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孳生着犹如敌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惮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老汉又埋头锄草。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意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后来,他想起来了。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想起这些,老汉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
那一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和粉红的竹桃花。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
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晌午了,天可真叫热。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成了一条条小溪流。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他对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我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
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咧开的嘴巴里爆发出来。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笑声。
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着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他瞧瞧这边,又瞧瞧那边。真是莫名其妙。
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后仰。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的哄笑的人群。
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们都应该感激我爹。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应该不让他伤心。“对,您是个好的战士。我们都很感激您。”
老汉又高兴起来。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而尽了点力。
(选自《世界文学》1979年第5期,梅绍武译,有删改)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并简述其表达作用。
4.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第②和第⑩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
5.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
6.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材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呕心沥血。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1939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隙写下了《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做出了高度评价。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
B.老汉因为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
C.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闷闷不乐。
D.“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
 
 
答案: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整个国家比作农田,把敌人比作农田里的杂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敌人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和危害;表现了老汉对敌人的仇恨,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为下文写老汉运送“炮弹”的情节做铺垫。
4.示例一:第②段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老汉的肤色、皱纹和穿着,细腻地刻画出了一个贫穷、勤劳的老农形象。
示例二:第⑩段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准确地再现了老汉安放和运送“炮弹”的过程,描绘出了老汉对“炮弹”的重视和小心谨慎,从而表现出他朴素的爱国情怀。
5.文章的标题有多重含意:既指老汉耕作的“沃田”以及沃田里的野草;也喻指老汉心中桩桩不称心的事;还指代中国土地上的敌人。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一方面“沃田”是故事发生的场景,“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另一方面暗含着老汉除去“野草”的决心,表现了老汉的爱国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理解标题含意,要兼顾标题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从字面上来看,文章标题“沃田里的野草”指老汉耕作的“沃田”以及田中的野草。然后结合第④段内容和文章主旨,可知“野草”还指老汉心中“桩桩不称心的事”,也指中国土地上的敌人。以此为标题,既在结构上起到了贯串全文情感线索的作用,也在内容上起到了概括全文、突出老汉的爱国情感的作用。
6.示例:①他是一个医术精湛,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人;②他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满腔热忱,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仇恨;③在工作间隙创作小说,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军民,表现出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
7.(B)
【解析】第段中的景物描写是烘托老汉去找游击队时轻松愉悦的心情的。文章最后一段“老汉又高兴起来”,可以看出他是以高兴的心情去找儿子的,并没有紧张和惶恐。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5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