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郁文《自拟题目》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题)

(五)叙事类(17分,22~25题)

______

 

强郁文

①起垄、播种、覆土……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红光村,62岁的村民陈廷海正忙着移栽鱼腥草种苗,“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我先种:5亩试试看。”不一会儿,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今年行情好,我得争取多赚点儿。”

②红光村位于江汉平原,这里的农民冬种油菜、夏种水稻。20世纪90年代末,陈廷海做起了粮食经纪人,从附近农户手上收购粮食,再卖往粮油厂。他言语不多、为人实诚,收粮食时,若市价涨了,就高不就低;若市价跌了,则按约定的保值价收粮。“诚信”两个字,是陈廷海的招牌,周边几个村子的人都乐意把自家的农副产品交给他代销。

③2006年6月,像过去一样,陈廷海从村民们手里收了上百万斤油菜籽,送到一家与他有长期生意往来的油脂厂。没想到,油脂厂经营者却因资金链断裂,在一天夜里突然不见了踪影。陈廷海的7万元菜籽款,210户村民共98万元的菜籽款都没了着落。

④闷热潮湿的夏天,陈廷海一家如坠冰窟。不久,油脂厂经营者被抓获,但亏了的钱却要不回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廷海一家人主动认下了所有的债务。“我们一辈子没亏欠过别人。这是一笔‘良心债’,就算砸锅卖铁,我也会把钱还上。”为了帮家里还债,在外读书的儿子陈超决定放弃考研,立即参加工作。

⑤他们把家里能换钱的物件、牲畜、粮食悉数变卖,东拼西凑拿出几万元钱,挨家挨户上门说明情况。

⑥让陈廷海感动的是,村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不催不讨,还反过来安慰他们一家,“就当那一季油菜没有种过”“人还在,比什么都强”。

⑦陈廷海早年跑运输,收入颇丰。在村里,他是第一个买自行车、第一个用上手机的人。村民杨志琼回忆,陈廷海当初宽裕的时候,一直不忘帮衬乡亲,谁家遇到难处,他总是帮着想办法。“
以前我们家穷,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一到开学,我们就找他借钱,他从不催着还。他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们绝不能忘恩。”
杨志琼说。

⑧为还清欠款,陈廷海夫妇流转了几亩地,每日勤恳耕作,农闲时便外出打工。2007年,在乡亲们的支持下,陈廷海购入一辆农用车,又做起代销农副产品的老本行。为了还债,他常常凌晨3点起床,在农户与厂家间东奔西跑,夜深才回家。

⑨一点一点地攒,一分一角地还。“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还钱的时候。”陈廷海说,这些年,他一刻都不敢停歇。如今,欠款只剩下13万多元。

⑩尽管旧债未清,许多村民仍毫不犹豫地借钱给陈廷海周转,家家户户都把菜籽和稻谷留给他来收。村民们赞他“欠债近百万,却没一句骂名”。

去年,陈廷海荣登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临近中午,成片的鱼腥草种苗已经栽好。扶着腰缓缓起身,陈廷海说:“这5亩地预计能增收10万元,这么多年的债,就快要还清了……”

(2023年5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有改动)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给选文拟个恰当的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赏析第⑦段画线的语句。(4分)

“以前我们家穷,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一到开学,我们就找他借钱,他从不催着还。他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们绝不能忘恩。”杨志琼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结合文本分析陈廷海登上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的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参考答案:红光村村民将价值98万元的上100万斤油菜籽交由陈廷海销售。油脂厂老板“跑路”后被警方抓获,但钱已要不回来,16年间,陈延海夫妻俩省吃俭用,一点一点偿还了债务。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①中心句概括法;②题目扩展法;③事件概括法;④重点归纳法。
23.示例:“信义老农”陈廷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标题应紧握诚信的尺度,陈廷海讲诚信得到村民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24.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村民杨志琼的话,从侧面烘托了陈廷海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村民对陈延海的感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鉴赏能力。“以前我们家穷,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一到开学,我们就找他借钱,他从不催着还。他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们绝不能忘恩。”这是对杨志琼的语言描写,“从不催着还”“我们绝不能忘恩”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看出村民对陈廷海的感激之深,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陈廷海乐于助人。
25.参考答案:原因:①诚实守信,“他们把家里能换钱的物件、牲畜、粮食悉数变卖,东拼西凑拿出几万元钱,挨家挨户上门说明情况。”“为还清欠款,陈廷海夫妇流转了几亩地,每日勤恳耕作,农闲时便外出打工”等可看出。②乐于助人,“以前我们家穷,交不起孩子的学费。一到开学,我们就找他借钱,他从不催着还。他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们绝不能忘恩。”可看出。体会: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陈廷海信守承诺,用诚信标注着自己的人生高度,也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引领着社会风气。陈廷海践行的是“信”,村民们践行的是“义”,信义在陈廷海和村民们之间传递,让社会多了一份温暖。善人者,人亦善之。在陈廷海的故事中,让人感到温暖的,是大家的信任与支持。有人安慰陈廷海说,欠款可以不要,但希望他不要一蹶不振;有人基于多年的信任,继续把粮食交给他处理,助他“东山再起”;还有人在他旧债未清的情况他,借钱给他解燃眉之急。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