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对比阅读
【甲】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乙】
游盘山
①记(节选)
(明)袁宏道
②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诸波
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④,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险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枰石,方广可几筵。抚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丙】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注释】①盘山:在北京平谷区与天津蓟州区之间。②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县人,文学思想主张’性灵说’。袁宏道生活时期正值晚明最好的时期,四海升平,万物安宁。袁宏道先后七次上疏,辞官后去江南各地游玩,开启他一生中最为闲适最为愉悦的山水之行。③�@诸波:梵语’塔’。④塞外:长城。⑤太古:远古。
【任务一】字斟句酌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16.请你参照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文言词汇。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
【任务二】情感体悟
18.【甲】【乙】都写到“游之乐”,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比较“乐”之不同。
19.【乙】【丙】都以议论结尾,但表达的游山收获不同,请比读分析。
【乙】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丙】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答案:
15.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
16.(1)彻:通透,直达(2)临:居高面下(3)③ 17.(1)从小潭的西南面望去,溪身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两座秀美陡峭的山岩耸立在那里,经过远古以来的风云雾岚的侵蚀,山壁都被染成了翠绿。 18.柳宗元听到水声而快乐,看到游鱼而快乐,但是这种“乐”是表象。他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因为柳宗元被贬谪在永州,借山水排遣内心的郁闷。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心中的“忧”便自然生发出来。所以柳宗元是以“乐”衬“忧”。
袁宏道生活时期正值晚明最好的时期,四海升平,没有仕途坎坷,相反他主动辞官,游山玩水。袁宏道看到小潭中的美景,不禁脱衣,以足试水,大呼畅快。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乐”,体现了他的率性洒脱。 19.乙文结尾的议论句(说世上如果没有冒生命危险攀登的人,怎能探得如此奇景呢),直接表达了作者游历险处之后自得的心情,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解放天性的欣喜适意之感。
丙诗结尾的议论句(说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袁枚从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从自然中获得人生哲理,表达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意为:白石翻卷而出,潭底全是金黄的沙,有小鱼数条,尾鳍、背鳍清晰可数。故可断句为:
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1)空,该句意为:影子直落潭底。联系成语“响彻云霄”的意思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其中“彻”为“通透、直达”的意思,故此处“彻”意为:通透、直达。
(2)空,该句意为:亭子背靠石壁,下临绝涧。联系“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其中的“临”意为:居高面下。此处“临”意为:居高面下。
(3)空,该句意为:独秀峰(的景色)更是首屈一指。根据字典中的释义,可知本句中“冠”应为“超出众人,居第一位”的意思,故选:③。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
(1)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2)秀:秀美;削立:耸立;蚀:侵蚀;皆:全,都。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对比分析。
根据甲文的“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知,柳宗元的“乐”是听到水声而快乐,看到游鱼而快乐。联系柳宗元当时被贬永州的人生境遇可以想象,这种“乐”是表象。柳宗元寄情山水,游览小石潭,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作者借山水排遣内心的郁闷,结合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可知,这种“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心中的“忧”便自然生发出来。所以柳宗元是以“乐”衬“忧”;根据乙文的“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可知,袁宏道的“乐”是看到小潭中的美景,不禁脱衣,以足试水,大呼畅快。联系作者生活在正处于晚明最好的时期,四海升平,没有仕途上的坎坷与不顺,反而是主动辞官,不为俗事所累,游山玩水。因而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乐”,体现了他的率性洒脱。
19.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对比分析。
乙文结尾这句话意为:世上如果没有冒生命危险攀登的人,怎能探得如此奇景呢。联系文中“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险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可知,这句话直接传达出作者游历险境后的自得,流露出其热爱自然,在自然中天性得到解放的欣喜适意之感;
丙诗结尾意为: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作者袁枚在孤立的山上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得出人生孤立无援也没什么值得感伤的人生哲理,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乙】盘山高古幽奇,无所不尽其态。记述它最突出的方面:初进盘山的时候,看到了盘泉,接着看见悬空石,最高的叫盘顶。泉水奔流,又长又大,到这里便坠落成为小潭。白石翻卷而出,潭底全是金黄的沙,有小鱼数条,尾鳍、背鳍清晰可数;落花从潭面飘过,影子直落潭底,忽地与小鱼混在一起,使人分不清哪是小鱼,哪是落花的影子。游人高兴起来,脱去衣衫,将足微微浸入水中,忽然大呼“畅快”,便都跳进水里。水深没胸,稍稍逆流而上,越过三四块石头,水声更响,连人的说话声都听不见。有时拿梨子、李子掷向水中看看怎么样,见它们只是在那里盘旋奔舞罢了。悬空石数峰高耸,一边石壁青削到地,巨石粘空而立,仿佛有神气性情。亭子背靠石壁,下临绝涧,涧水之声由下传上,与松涛之声互相应和。亭旁是上方寺,这是盘山景色最好的地方。
盘山的顶部如初生的竹笋,尖而圆,上面就是�@诸波,日光斜照,影落塞外。急风忽来,翻云扫海,我们不能站得太久,于是便往下走。下山的路径迂回荒僻,而且没有石级,叫做“天门开”。我们从髻石取道,路宽似巴掌,右臂为山石所阻,左边无处踏足,下面深不见底,行进间几次被大石挡住去路。我们事先与导游的和尚约定,遇到极危险的地方,便大笑。我们每逢听到笑声,便魂飞胆落。大家牵着藤蔓前进,在荆棘丛中探路,忽上忽下地改变着路向方才走过去。两块秀美陡峭的岩石耸立在那里,经过万古云气的侵蚀,岩壁全呈青翠之色。岩下有一块形状像棋盘的大石,面积大得可以在上面摆设几案筵席。我抚松下瞰,受惊之后才大笑。世间没有敢于拼命的人,又怎会发现这些奇异的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