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曾国藩家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
小文搜集了两封书信,邀请你一起完成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
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嚣嚣(xiāo):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
(3)或好作诗古文
(4)恐因愤激之久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11.请结合【甲】【乙】两封书信简析“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答案:

9.①全,都;②消散;③或者;④担忧,恐怕。 

10.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 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②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啊。    

11.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乐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路,表达对诸弟的殷切希望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为:四季常存。俱:全,都。
②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
③句意为: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或者。
④句意为: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恐:担忧,恐怕。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①重点词:自,从;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奇妙,奇特。
②重点词:务,务必;细思,仔细思考;省,反省。
11.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
甲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开篇点明中心,接着具体描绘山水的美景,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来结束全文,并将自己与南朝谢灵运相比,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突出其娱情山水的志趣。
乙文根据“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等句子可知,作者写信的目的在于告诫弟弟,让他们不要有傲气,明白如何去为人处世。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做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做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曾国藩手书。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6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