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年辽宁省中考题)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

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大观园――跨学科整本书阅读课程展”在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开展。展览呈现了五年级上学期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带动其他学科共同构建的《西游记》跨学科阅读课程。有的孩子说:“我特别喜欢《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从服饰的颜色设计可以看人物的地位、个性,感觉很新鲜!”在大观园观摩中,不少教师感言:“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跨得很巧,对读本挖掘得很深。”

跨学科阅读打破了语文阅读专属的思维惯性,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表现性任务启发阅读、思考、表达。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们为物候。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风。”(长治)

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禁晓阴阴。”(长安)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成都)

柳宗元:“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

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

【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

                        (选自《语文闲谈》,有删改)

【材料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自古以来放纸鸢――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功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看来想把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易事。

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风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儿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变化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

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

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易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

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
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反之,风筝易于飞起。(见图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年辽宁省中考题)
 
【材料四】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l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注释】①�l(yuè)子:绕线的工具。②放病根儿,一种民俗,“放晦气”。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

11、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中,学生通过“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能够从服饰的颜色设计看出人物地位、个性。

B.材料二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山寺”所在地的地势低,物候早。

C.材料二中的“花须柳眼”“东风日暖”和材料三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等都是物候现象。

D.材料三中“骂天公”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材料四“将�l子一松”表现黛玉放风筝的自如。

12、初春刚开学,某校部分师生将要参加“青少年风筝友谊邀请赛”,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就行程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图二完善交流内容。(3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年辽宁省中考题)
13、风筝友谊邀请赛归来后,大家对《红楼春趣》中的“趣”有了新的思考,借助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及图一,助力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提纲。(3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年辽宁省中考题)

答案: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11.B
B项错误,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实际上表明的是“山寺”所在地地势高,因此春来较迟,桃花盛开的时间也比其他地方晚,而非地势低、物候早。
12.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长治 纬度越高,物候越晚。
13.一、民俗闲“趣”:放风筝的民俗活动 ,红楼春趣》众人放风筝的场景
二、气象理“趣”:气压适宜
三、跨界妙“趣”:将文学与气象学、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智慧。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9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