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

(三)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15题。(共7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甲】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乙】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t、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t、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丙】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进尽
言/
之属也               不求
达/卒获有所
B.先帝不以臣卑
/肉食者
鄙         苟全性命/故不为
得也
C.咨诹善
/行
之人               遂许先帝以驱
/公将
D.
命于危难之间/不知口体之
    
无兴德之言/心不
余之专   
1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猥自枉屈
翻译:委屈自己,降低身份。     
理解:体现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乙】斟酌损益
翻译:权衡利弊得失。           
理解:诸葛亮期望臣子们多考虑出师北伐的利弊。
【丙】察纳雅言
翻译:明察接纳好听顺耳的言论。
理解:诸葛亮希望刘禅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15.根据选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材料一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
① 。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 ② 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 ③ 之力,效 ④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选自《三国志》)
材料二
主簿杨�J(yóng)谏曰:“……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众皆垂泪。
(选自《三国演义》)
注释:①于永安病笃:在白帝城病重。  ②嗣子:指刘禅。③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    ④效:献出。
杜甫《蜀相》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三顾”指的是先帝刘备三顾茅庐一事,“天下计”指的是《出师表》中诸葛亮“
   ①        ”(限填四个字)这一总目标的规划设计。《出师表》中的“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情深意切,既体现了“两朝开济”的千钧重担,又申明了出师的情感缘由。材料一中,诸葛亮
  ②              的决心,在材料二中具体表现为“
   ③   ”的做法,体现了他拳拳的“老臣心”。
 
 
答案:
(三)(共7分)
13.答案:B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4.答案:甲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5.示例:①兴复汉室/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讨贼兴复  ②竭尽全力,以死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亲理细事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
链接一翻译: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必然能使国家安定,最终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
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对待父亲.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9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