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出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有删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屏弃而不用 屏:同“摒”,排除
B.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告诉
C.西蜀之去南海 去: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鄙:浅陋
4、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5、作者以蜀鄙二僧的故事阐明了什么观点?对我们“为学”有怎样的启发?(4分)
答案:
3A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4A (军:驻军)
5D (D项皆为连词,表顺承,可译为“于是,就”。A项前“以”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后“以”为介词,可译为“因为”。B项前“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后“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C项前“乃”为副词,可译为“就”;后“乃”为副词,可译为“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