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墨子・非命》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故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
①,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②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故昔者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夫岂可以为命哉?故以为其力也。
(节选自《墨子・非命》)
【注释】①出政施教:发布政令,施行教化。②渝:改变。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男有分,女有归 分:______________
(2)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 举:______________
(3)若以为不然 然:______________
7.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选贤与能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故外户而不闭    当户理红妆
C. 且以为若此      年且九十
D. 若以此观之      以塞忠谏之路也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
9.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乙文中的“禹汤文武”能够获得天下人赞誉和好评的原因。
10.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选举管理者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答案】6. ①. 职分,职守 ②. 举荐 ③. 这样 7. B
8. (1)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2)尊重贤良,教导人们做善事。
9. 因为他们靠着自己的力量使饥饿的人能获得粮食,寒冷的人能得到衣服,劳作的人能够休息,混乱的人得到治理。(意思对即可)
10. 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孝敬父母,德才兼备。(意思对即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分:职分,职守。
(2)句意:必须举荐孝子而鼓励人民孝顺父母双亲。举:举荐。
(3)句意:如果认为不是这样。然:这样。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通假字,同“举”,推举/通假字,同“欤”,吗;
B.名词,门/名词,门;
C.副词,尚且/副词,将近;
D.副词,按照/副词,以致于;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货:财物;恶:厌恶;弃:扔;藏于己:指想要据为己有。
(2)尊教导重;教:加到;为善:指做善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运用语言描写,直接点明“禹汤文武”执政的方法,使饥饿的人能获得粮食,寒冷的人能得到衣服,劳作的人能够休息,混乱的人得到治理。于是获得天下人赞誉和好评。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选贤与能”,强调要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根据乙文“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强调要选拔推举孝敬父母,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理想社会。
【乙】所以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正当在天下施政时,说道:“必须举荐孝子而鼓励人民孝顺父母双亲,尊重贤良,教导人们做善事。”因此发布政令,施行教化,奖赏善良,惩罚凶暴。尚且认为是这样的,那么天下的混乱,将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安宁。如果认为不是这样,从前夏桀所乱的天下,商汤治理了它;商纣王所乱的天下,周武王治理了它。那个时候,世界、人民都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而老百姓改变了风俗。在夏桀、商纣王那里则天下混乱,在商汤、周武王那里则天下得到治理。天下得到治理是商汤、周武王的功劳。天下的混乱是夏桀、商纣王的罪过。假如以此来看,所谓安危、治理、混乱,在于君上的施政,那么,难道可以说是有命运的吗?所以从前的禹、汤、文王、武王,正当在天下执政时,说:“必须使饥饿的人能获得粮食,寒冷的人能得到衣服,劳作的人能够休息,混乱的人得到治理。”于是他们获得了天下人的赞誉和好评。这难道可以认为是命运吗?是因为他们依靠了自己的力量呀!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2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