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说阅读
大地的声音
徐建英
①马南五岁,如风一样奔跑在结着盐壳的沙土上,任张开钰在后面撵着他喊:“马南,马南,你慢点跑啊!地硬,摔着了,痛。”
②马南呢,不应,也不理,把一路无拘无束的笑丢进夹着咸燥味的风沙中。
③出生不久,张开钰就发现马南听力有阻碍,顺上风时,什么都能听得到,可有时明明就在他的旁边说话,他却啥也听不清。张开钰是基地上的气象探测员,与马南的爸爸马川婚后没多久就来了罗布泊。生下马南后,夫妻俩在这片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六年。六年来,张开钰仅有的两次外出,都是为马南寻医。各种检查都做过,但医院并不能准确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各种药也吃过,可声音还是若隐若现地钻进马南的耳朵。
④可能是跑累了,马南又一阵风似的跑回自家,一屁股坐在地窝子
①前的沙路上。远处响起了高昂的打夯歌,他侧着耳朵听了一会,伴着调儿哼起来:“喝咸水那么,嗬咳!早穿袄来午穿纱那么,嗬咳!蚊咬屁股沙打脸那么,嗦罗罗罗嘿……”
⑤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张开钰笑骂:“猫耳朵哩,跟着你旁边炮打雷样地喊,你听不到,隔了这么远的夯歌,你倒是学得有模有样的了。”
⑥看着喘着粗气的张开钰,马南停了声,转头问:“妈妈,什么是象耳朵?”
⑦马南的听觉又跑偏了。
⑧“你这孩子……”张开钰叹了口气,温柔地抹了抹马南脸颊流下来的汗,贴在他的耳边说:“象耳朵指的是大象的耳朵,很大很大,整天耷拉着的。”
⑨“妈妈,什么是大象呢?”
⑩“大象啊,它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动物,很高,很大,还可以骑的哦。”张开钰再次贴近马南的耳边说。听清了的马南歪着头问:“大象的耳朵有多大呢?”
⑪张开钰比画起扇子的形状,马南摇摇头。张开钰比画起翅膀的样子,马南还是摇头。摇头过后,他拉起张开钰的手跑进自家的地窝子里,手指着墙上挂的那张耳廓形的罗布泊地图问张开钰:“是不是跟这只耳朵一样呢?是地图上的这只大耳朵大,还是大象耳朵大呢?”
⑫“跟它相比,大象的耳朵可小多了。”张开钰再次努力地在马南的面前比画大象耳朵的样子,马南圆睁着眼,一脸的迷茫。
⑬夏季也有寒风,马南如风一样钻进了戈壁滩,他想去找大象,当张开钰从监测站返回时,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已笼罩在一片黑黄色的沙尘暴中了,她连爬带滚扑了进去。
⑭
风沙终于吹累了,地上的尘土也累了,颤着身子趴在地上的母子俩也成了一对土人儿。
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喜欢刮大风的地方呢?”马南边抹着脸上的灰土,边哭着问张开钰。
⑯“因为爸爸在这里啊!”张开钰指指远处的基地。
⑰“那爸爸为什么不去有大象的地方呢?”
⑱“因为这里更需要爸爸,爸爸和他的同事们在这里工作,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张开钰边说边比画。
⑲马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⑳回到家,几声“哼哼”的猪叫传来。张开钰略一沉思,抱着马南,指着猪说:“看,我们这里有‘小象’呢!”马南说:“妈妈,小象能骑吗?我想骑小象。”
㉑张开钰看着马南被风沙刮得通红的小脸,摸着他脸颊上一层层被风沙吹得皲裂的皱口,钻进地窝子,给猪打来半桶食,待猪吃饱后,把马南带进猪圈,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猪背上。猪“嗷嗷”地叫,驮着马南绕着猪圈跑,张开钰扶着马南半跑着绕猪圈打转。一时间,乐呵呵的笑声,夹杂着一股浓浓的猪粪味飘了出来。
㉒金色的秋天来临,基地更忙了。
㉓马南一连十几天都没见到爸爸的影子,他一个人在屋里时,就画墙壁地图里的大耳朵,或趴在隔壁猪圈旁与“小象”嗷嗷对话,再或坐在地窝子前等张开钰从监测站下班返回。
㉔
到了深秋,罗布泊的天空被一声撕裂般的巨响划破,一朵巨大的乌金色的云腾空而起,广袤的戈壁滩霎时笼罩在这片金光之中。几十公里外的地窝子前,张开钰激动地摇着马南小小的身躯,说:“马南,你爸爸他们成功啦,你听到了吗?‘呼’的一声,真是太美妙了!”
㉕“妈妈,我也听到了……”马南点点头。张开钰____________。
(选自《羊城晚报》2021年3月2日,有删改)
【注释】①地窝子:指沙漠化地区半在地下半在地上的简陋棚屋。可抵御风沙,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
18. 情节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小说中反复提到“象耳朵”,请按照“原因――结果”的逻辑,依次梳理关于“象耳朵”的情节。
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根据要求,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
(1)风沙终于吹累了,地上的尘土也累了,颤着身子趴在地上的母子俩也成了一对土人儿。(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到了深秋,罗布泊的天空被一声撕裂般的巨响划破,一朵巨大的乌金色的云腾空而起,广袤的戈壁滩霎时笼罩在这片金光之中。(从感官的角度进行赏析)
20. 联系小说内容,请简要概括标题“大地的声音”的多重意蕴。
21. 阅读全文,请你为结尾横线处选择最合适的句子,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②抱着马南,任泪水长流满面。
答案:
18. ①. 马南听力上有障碍, ②. 误将妈妈张开钰笑骂他“猫耳朵”听成“象耳朵”。 ③. 马南不知道“象耳朵”有多大 ④. 妈妈张开钰便借助扇子、翅膀、耳廓形的罗布泊地图等参照物向他解释 ⑤. 妈妈解释后马南仍不知道“象耳朵”有多大, ⑥. 他便钻进戈壁滩寻找大象 ⑦. 马南寻找大象未果 ⑧. 在家以猪代象,以及画地图上的“象耳朵”。
19. (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恶劣,反衬出基地工作人员的精神可贵。(2)运用听觉和视觉,以“撕裂般的巨响”“乌金色的云”“金光”分别描绘巨大的爆炸声、明亮的光线和眼前的辉煌景色,通过景物描写勾画出科研环境的恶劣,取得的成果之大。不仅表现了马南母子俩为父亲参与的实验成功而高兴的心情,也暗含了作者对坚守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由国家取得科学成就、国家更加强大而生发出骄傲、自豪之情。
20. 本文呈现了两个层次的“大地的声音”。既是自然之声,暗示科研工作者们条件的艰苦与危险。又是人类乐观地生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之声这些“大地的声音”共同奏响了创业者们的奋斗之歌、赞美之歌,令人无限崇敬、向往。
21. 示例:选①。①项描写了人物的神态。通过前文,可知张开钰是一个热爱家庭、关心孩子、对工作敬业的人。此句通过人物神态间接表现人物隐密的心理,和前文的塑造有较大差别。制造了悬念,让人不得不思考笑容凝固背后的原因,使文章产生了巨大的张力。选②。②项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写出了张开钰因为丈夫参与的实验成功而感慨万千,展现了创业初以科研工作者为代表的奋斗者们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以这句结尾,有鲜明的画面感,给人强烈的感受。